大爱范文网 >优秀作文

劳动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8篇

写心得体会就是要求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心得是记录我们内心想法的重要文件,下面是大爱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劳动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8篇,感谢您的参阅。

劳动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8篇

劳动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篇1

一、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

多年来,劳动教育被边缘化,被排斥,从家庭到学校,人人都认为劳动教育与孩子成长没关系,因为考试没有它,升学不需要它。久而久之,劳动教育退出了学校教育的`舞台。除非上级行政部门或有关单位来检查此项工作,学校搞点临时花样点缀一下,它的教育内容与实际功能已悄然消失。于是,一批又一批“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儿们成长起来了。于是,一批又一批到了而立之年的“80后”还在家务活中啃老。大家都知道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发展。也就是说,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没有劳动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素质教育应该“以劳育人,以劳促体,以劳促智,以劳促素”。所以,让劳动教育回归,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与素养,形成劳动习惯,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是素质教育的重点。

二、实践性是劳动教育的第一特性

劳动教育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没有实践就无法体现劳动教育的效果,所有劳动教育光说不做等于白说,光说不练等于没练。正因如此,教师和家长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的劳动项目,在实践中通过动脑、动手、动力、出汗、出智慧,最后,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才能让学生在实践合作之中体验到相互合作所带来的快乐,更能在实践中体验到成功,体验到劳动的真正价值。实践是劳动教育的最好途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每一位家长都应该让孩子在劳动实践中得到锻炼,得到成长。当然,对劳动教育内涵的理解要宽泛。

三、教给孩子劳动方法让孩子会劳动

现在的孩子,由于长时间不劳动,没有劳动的意识、方法、技巧,所以教给孩子必要的劳动技能和劳动方法势在必行。劳动课和其他学科一样,要培养孩子观察、动手、动脑的习惯,最后形成劳动技能,提高素质。这里,劳动方法的学习掌握非常重要。所以,教师和家长要耐心帮助孩子掌握每一项劳动的方法,使孩子会劳动、巧劳动、动脑劳动、认真劳动、创新劳动。凡是劳动就要出力,凡是出力就会劳累,这是当下孩子最忍受不了的。怎样让孩子走出因身体不适而不想再劳动的瓶颈,是每一个教师和家长应思考的问题。要把劳动教育和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孩子在劳动教育中茁壮成长起来,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教育任务。

四、让劳动成为习惯,让习惯成为品质

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传承的优良品质。自古以来,勤劳、节俭、辛勤已成为一代又一代的习惯。如何让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永放光辉,是我们每一个位教育者与家长应该认真思考、努力研究的课题。让劳动教育回归学校教育之中。

劳动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篇2

从中央到部门不断强调劳动教育,是在直面一个社会问题——现在的孩子,体力劳动太少了。青少年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少家长怕孩子累着、耽误学习,将劳动排除在对孩子的教育之外。其实,适当的劳动教育,不仅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反而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不仅可以让他们学会劳动技能、增长生活见识,还能强健体魄磨练意志,是一项意义深远的素质教育工程。孩子们能在劳动中体会到付出的价值和收获的喜悦,体会到挥洒汗水的快乐。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也是在培养吃苦精神。现在的生活好了,不少年轻人不愿到一线去,说到底,就是怕吃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精神缺钙,而劳动是成才过程中应当补充的营养。劳动教育并不是简单教人干活,其深层次目的是人格的培养,锻造不惧劳累的精神和坚持不懈、有始有终的毅力。这恰恰是很多成功人士具备的优秀品质。任何成功都离不开劳动创造,虽然劳动的形式不同、领域不同,但吃苦耐劳、努力勤奋都是一样的。劳动教育和体育、美育一样,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和动手能力,必将对他们的人生产生积极且深远的影响。

劳动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篇3

通过此次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我充分认识到新时代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加强劳动教育的新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正在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

在实践方面,我也通过居家的劳动有了一些体验与感悟。虽然都是平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比如打扫卫生,浇花等,但也让我感受到了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劳动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篇4

“不扫房子,何必扫世界”“扫世界,何必扫房子”。

东汉有个年轻人叫陈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一天,他的朋友秦雪来访,看到他一个人住的医院脏乱不堪,就对他说:“你为什么不做个好孩子,等着客人呢?”他回答说:“君子要横扫天下,相安无事?”秦雪马上问:“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陈帆无言以对。

有一件事让我推自己的时候很惭愧。大学生涯第一次,我的舍友和班上几个男同学被分配去打扫男生公寓。我的楼管叔叔让我们女生拖楼道擦扶手,让男生打扫厕所。第一天,还好好的。我小心翼翼的扫了楼道,然后又拖了一遍,但是用了两个小时。下午去的时候,楼管叔叔说拖楼道的方法不对,拖把没擦干净,拖一层楼拖把至少要洗四五遍。他还说我们早上只洗了一次,整个楼道都被拖的乱七八糟。听了舅舅的话,我不敢再偷懒了。反而去洗了几次拖把。因为打扫的过程越来越熟练,到了第三天,我只想早点打扫完回宿舍,就在两层楼中间的楼梯上偷懒,没有拖着。我本想存点侥幸逃走,却被舅舅找到了。他问我是不是没打扫。我支支吾吾的说好像打扫过,他却把我拉到下一层让我看。果然拖的干干净净,没有拖的地方有一层浮土,被踩过的脚印清晰可见。我羞愧难当,赶紧又一本正经地扯开了。接下来的几天,我一点都不敢大意,也不敢心存侥幸。在家里,我几乎不做家务。我的父母经常谈论我,但我从不把他们的话放在心上。通过那次慈善工作,我明显感觉自己比别人差很多,迟钝。

不要说,态度不端正。“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所以在第二次公益工作中,我端正了态度,认真完成每一项任务,完成自己的工作后,也帮助了其他同学。楼管阿姨连连夸我,说我一看就经常做家务。听到这个我很难过。如果我姑姑知道我上次犯的错误,她还会这么夸我吗?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为自己的第一次公益工作感到羞耻,但幸运的是我的不文明行为被制止了。

老师从小就教导我们:“劳动最光荣。”以前不把劳动当回事。即使工作了,也是被动的,态度极其不端正。通过两次公益劳动,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我亲身感受到了劳动的光荣。在我第一次从事公益工作期间,舅舅严谨的态度让我改正了错误,正确认识了自己。学校有意识地让我们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让我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抵制了我轻视劳动的思想,纠正了我对敷衍了事的态度和懒惰的坏习惯,使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也培养了我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陶冶了我的情操,增强了我的社会劳动能力。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认真做好每一件事,端正态度,发现错误及时改正。我将永远热爱劳动!

劳动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篇5

近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4年版)》。今秋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本报特地约请原省泰中校长蒋建华先生写成此文,以期引起学校、家庭、社会等方方面面对劳动课的重视。

劳动对人的身心获得全面成长至关重要。国内外大量的调查研究都证明,童年养成劳动习惯,长大后更可能具有责任心,也更容易适应家庭生活和职场工作。劳动是儿童抵达未来的“通行证”。可目前我国的五育体系中,劳动教育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大中小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的培养普遍被忽视。家庭、学校教育中“重教轻劳”,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五谷不分、不劳而获等现象较为常见。

我是在“天然的”劳动环境中长大的,孩提时代就在家做家务活儿,初中、高中阶段则是经常参加生产队里的劳动,高中毕业后当过半年农民,接着恰逢恢复高考。结合本人的“劳动缘”,谈谈劳动教育之于人生成长的价值。

我的小学到中学时代,就近入学,学习很轻松,文化知识要求不高,但劳动的氛围却很浓厚,劳动锻炼的时间与机会很多。

那时生产队里的劳动力及其分工分为三类:一是男劳力组(俗称“大劳力组”),负责干重体力活儿;二是妇女组,负责干轻一点、细一点的活儿;三是老龄小龄组,由年纪较大的和学生组成,干点力所能及的轻活儿。平时按所在组别劳动的时间长短分别记“工分”,年终时“按劳取酬、多劳多得”进行“决算”,参照年人均工分数,确定每户家庭是“得钱户”,还是“出钱户”。我的母亲为了多挣“工分”少“出钱”,竟加入男劳力组与“大力士们”一起干活。因此,我儿时就懂得要多干家务活儿,为母亲减轻家务负担,比如扫地、洗碗、打水、择菜、煮饭、喂猪、刷猪圈等。

上初中时,除了忙家务活外,我采猪草、扯树叶、拾粪,投给生产队里记“工分”;周日、夏忙假、秋忙假,直接参加生产队里的老龄小龄组的劳动挣“工分”,比如摘花生、扒玉米、拾麦穗、拾稻穗、捉虫子、除杂草、晒粮食等。

上高中时,学校强调“以学为主”的同时,也要“学工学农、兼学别样”。学校搞“开门办学”,人人会操作“三机一泵”,个个会装电灯,体育、艺术活动丰富,用现在的话语体系来说,可谓“扎扎实实的素质教育”;在生产队里,我参加妇女组的劳动“挣工分”:种麦、剐麦、栽秧苗、割稻、栽山芋、挖花生、收玉米等。

1976年7月我高中毕业回乡,当时17周岁还差2个月(现在这个年龄的学生一般读高一),在生产队里当起地地道道的农民。我参加的是“大劳力组”,与其他男劳力一起挑粪、挑麦把、挑稻把、挑草塘泥、挑河、挖沟等,这些都是高强度的体力活儿。数百斤的担子搁在肩上很是吃力,但只能咬咬牙、哼着劳动“号子”,以顽强的意志坚持下去,一段时间后也就适应了。农忙季节,除了白天干活,还要起早摸黑开早工、开夜工,真可谓“披星戴月”“夜以继日”。

如今,我可以自豪地说,我的青少年时期,生产队里的轻活儿、重活儿、脏活儿、苦活儿、累活儿,我都干过,真正经受了劳动的“洗礼”。后来,我从事教育工作四十余年,青少年时期形成的劳动素养给了我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顽强的意志力。我深切地体会到什么叫“劳心劳力是一家”,也更懂得“不经一番寒霜苦,哪得梅花百日香”的道理。在教师岗位上,要想让自己优秀,必须比别人抢先一步、多走一步、多一份辛劳、多一份付出。在校长岗位上,我的切身感受是:要想让学校优秀,必须坚守信念、保持定力、矢志不渝、系统谋略、咬定目标、敢为人先、探索创新、奋力拼搏。在教育教学研究上,我的切身感受是:必须自我加压、自讨苦吃、自我“折腾”,静得下心、坐得住“冷板凳”,充分利用闲暇时间、“边角料”时间,持之以恒,不断地“学”、不断地“思”、不断地“悟”、不断地“研”、不断地“写”。

每当回想年轻时的经历,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经受了劳动锤炼,更能领悟到“稻花香里说丰年”的诗情画意;更能领悟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个中滋味;更能领悟到“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的深刻内涵;更能领悟到“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了人”的哲理真谛;更能领悟到“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的硬道理;更能领悟到“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高尚境界;更能领悟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精神伟力……劳动培育了我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精神境界;劳动提升了我的身体素质、增强了体力;劳动铸就了我吃苦耐劳、不畏艰难、坚毅刚强、拼搏进取的意志与品格;劳动赐给了我向善、向好、向上的力量。

无劳动,不教育;有劳动教育,才是好教育!

劳动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篇6

二十一世纪需要培养自立、创新的人才。对于培养未来人才的全面素质来说,劳动技能素质是必不可缺少的。然而,家长和老师往往忽视学生劳动教育,不重视学生劳动习惯的培养。在家里学生有舒适的生活环境,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对学生超负荷的包揽,在学校里,老师少安排劳动活动,使得学生动手机会减少,生活自立能力降低,自己的事情不会做或不愿做。

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加强劳动教育可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兴趣和劳动习惯,也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更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靠劳动创造出来的,让学生从心底尊敬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我校是从下面几方面进行劳动意识、劳力技能的教育。

一、创设环境,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

兴趣在每个人的学习过程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首要因素。学校教育教学时刻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兴趣。首先,组织学生进行劳动教学活动,开展小小能人等系列活动。通过家务我来干等角色游戏活动,有意识培养学生劳动能力,如种植树浇水实践性的活动,教师在具体操作活动中让每位学生参与活动,学生的兴趣油然而生;其次,教师利用多种废品旧材料带领学生一起制作并把学生制作的小作品陈列在活动室或让学生带回家。这样学生尝到了劳动的喜悦,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二、通过了解、观察,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是长辈的掌上明珠,在家中任何事长辈都包揽了,使孩子们缺少了锻炼,养成了娇气、懒惰的坏习惯,以至于到了学校给老师和自己带来了不便,由此,我校便针对这一具体情况,首先从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入手。通过让学生观察家庭长辈的一天的劳动活动,使学生知道家庭中每个成员的劳动及其对社会的贡献,学会关心别人的冷暖,尊重他人的劳动;同时,我们还经常带领学生参观,结合季节特点,让学生了解小区公园环境的变化,从不同角度来了解大自然中万物的变化,了解劳动成果,从而意识到劳动带来的欢乐。

三、通过一日生活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要运用恰当的方法,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不要叫孩子干他们力所难及的事。充分利用学生的'一日生活,教育、培养学生爱劳动是十分必要的。学会自我服务劳动是所有劳动中最首要的,如:学会做简单的家务、整理床铺等。我校很重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有助于学生自我服务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能使学生间养成互相帮助、互相团结等等。因此,早晨来校老师会带领学生一起搞卫生;放学前让学生和老师一起整理教室,培养学生爱劳动,主动参与劳动的习惯。

四、加强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学生劳动习惯。

学生生长在不同的家庭里,所在的家庭环境也不同,有的家长注重学生的劳动教育,但有不少家长过分里溺爱孩子,包办一切,致使学生最基本的自我服务能力和劳动习惯却比较差。所以,搞好家校配合工作,请家长配合教育学生爱劳动,并主动指导家长让学后在家庭中积极参与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实施劳动素质教育培养了学生的情操,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后我校还需进一步把这项内容深化,为培养新时代自理能力很强的接班人付出最大的努力

我校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劳动实践场所,加之学校环境幽雅,教学楼巍然耸立,设有微机室、多功能活动室、美术室等,全部达到县级一类标准,学校三季有花、四季长青,名人画像、名言警句,随处可见,激人奋发,催人上进,更为学生创设了理想的学习环境。

劳动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篇7

通过劳动实践活动,增强了我的劳动观念,增强了我的劳动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也锻炼了我的意志品格,让我懂得了应珍惜每个人的劳动成果,尊重别人的劳动,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把劳动当成一项长期的、必需的、自发性的任务和要求,坚持下去。同样的,我要把这种观念和思想带到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当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仅仅要在学习上刻苦钻研,更应在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争做社会栋梁,真正做一个无愧于父母、无愧于祖国、无愧于时代的青年!

劳动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篇8

这学期来,我区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课堂教学理念改革的热潮,我校也不甘落后,通过观看了学校的几节教学视频,我感受到了教学的精神实质就是充分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求知欲望,体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有以下心得体会:

一、自主学习、灵活提问

著名学者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而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有浓厚兴趣时,他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甚至有时废寝忘食。由此可见,兴趣是吸引学生的磁铁,更是推动他们学习的动力。当然,如何提问是一门艺术。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风趣地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因此,只有恰到好处的巧妙提问才能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效果。笔者认为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1、是要注意提问的针对性。如果备课时不设计问题,运用问题无计划,在课堂凭一时灵感,想到哪就问到哪,想问什么就问什么,这种随意、盲目、无针对性的问话常常造成不良后果,有时造成教学的漏洞,有时偏离大纲的要求,甚至出现不应有的错误。因此,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只有准备得当,问题的用语巧妙有趣,问话难而有度,课堂气氛才会活跃,学生才会一次次获得成功的愉悦,从而激发探索的主动性。

2、是要注意问话的启发性。教师在设计问题中必须重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诱发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力求使学生学得生动、积极,达到启迪智慧,提高能力的目的。如在学习《细菌》时,对细菌的分布、形态、构造等知识的学习,可有如下设计: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里有细菌分布?让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后,又问:

(2)各位同学,有谁见过细菌吗?此时,学生会很愕然,因为他们谁也没有见过。接着问:

(3)为什么没有见过?此时,可由教师导出细菌的体型微小、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并让同学们看图片,再继续问

(4)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菌有哪几种形态?学生通过观察会直接描绘出它的特点:球形、杆形、螺旋形……

(5)细菌细胞的结构与前面所学的酵母菌细胞结构比较有什么异同点?由于这些问题一环扣一环,使学生从开始上课时,就处于积极思维状态,而且精神集中,最后通过比较问题得到解决,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3、是要注意适时适度激趣释疑。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问题太容易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和轻视心理,如果太难不能恰当符合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会产生畏惧回避心理.必须在适当时机提出难度适中的问题.如:学习消化道时,可从“馒头中的淀粉如何才能被人体吸收呢?”这个问题入手,较为具体、难度适中、学生易与理解。这样大部分同学都乐于接受并经思考皆可回答。“好刀用在刀刃上”重点难点之处,才是有价值之处,要避免枝节问题掩盖主要问题;

4、是要巧设悬念诱发学生兴趣。传统评书中一句“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很令人神往,因为你已“心临其境”充满兴趣,急切地想了解事态发展。如学习动物反射、条件反射时,设计这样的导言:“马戏团的狗如何能识字?”“小山羊为什么会做算术?”“狗熊为何会跳舞?”学生知道这些身边事但又说不出道理,怎能不需要了解呢?一下子将注意力集中起来,活跃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习兴趣。 问题的提出是思维的开始,人的思维活动常常是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要善于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知识水平出发,采取各种方式设计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实验教学、动脑动手

劳动技术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求知欲后,如何进一步引导他们去观察、去探索?实验教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实验使学生在操作中的动眼动手和动脑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既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又得到必要的基本技能的训练。 首先必须让每个学生亲自去做每一个实验,确保每个学生都动手,培养动手能力。如显微镜的使用、装片的制作等是劳动技术实验的基本功,尤其是显微镜的使用,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成败。如果显微镜不能正确熟练使用,装片做的再好,也观察不到应有的现象,使实验前功尽弃,所以实验前,应单独拿出两节课进行基本功训练,使每位学生对显微镜的使用达到熟练程度,从镜头的安装,视野的调节,装片的安放到观察方法都能熟练准确进行。通过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将提高很快;又如讲完“叶的蒸腾”作用后,就让学生亲手做一个用塑料袋罩在天竺葵叶干上的实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印象;

其次是在实验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在实验前教师首先对实验的关键步骤深入挖掘,提出问题,这些问题是教材上没有现成答案的,必须通过亲自实验观察、动脑才能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有目的去思考,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和认真思维的能力,例如在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现象中,可提出这样问题?

1.为什么要选用刚培养出来的新鲜根尖?

2.为什么要设计去浮色这一步骤,并选用蒸馏水冲洗?

3.为什么要设计对比实验?

有些原理、规律很难用身边的简单实验求得证实,这就要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深入分析,必要时还需采用比较、分类、类比推理等方法,诱发学生去思考、理解;

再次从本学科教学内容的特点出发,注意启发式教学。初中学生不仅比较容易片面地看问题,而且往往只看表面现象,好的绝对好,坏的便坏到底。因此,在劳动技术教学过程中,应从本学科教学内容的特点出发,注意启发式教学,多问几个为什么?例如:讲了昆虫纲菜粉蝶后,有些同学由于只注意了菜粉蝶在阳光下花丛中翩翩起舞,便认为其是益虫。显然,这还是从他们过去的感性认识中得出的错误结论。对此,为了能使同学们有一个全面、正确的看法,通过分析菜粉蝶的幼虫菜青虫,主要啃食甘蓝、大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及油料作物的叶片,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透过现象看本质,终于使同学们认识到从根本上讲菜粉蝶是一种危害蔬菜的重要害虫,并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文员培训心得体会8篇

培智培训心得体会8篇

高速收费培训心得体会8篇

众师德培训心得体会8篇

班会课培训心得体会8篇

2024安全培训心得体会8篇

高效课堂培训心得体会8篇

区培训心得体会8篇

党课培训后心得体会8篇

班会培训心得体会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83270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