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详细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教案的详细准备能够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和满意度,大爱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学数学加与减教案通用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加与减教案篇1
教学内容:
课本75页内容,树林医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领悟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用纸条来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之间比多少的关系。
教学准备:
红色、绿色的纸条,小棒,圆片等。
教学过程:
一、口算训练
见口算题卡
二、复习旧知。
昨天学习的数量关系:多的=少的+相差的,以及
少的=多的相差的。
三、自主练习
1.第3题。
让学生先说信息,再借助纸条来列算式。集体订正,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第4题。
游戏:先看懂图意,明白小芳说的话(我卡片上的数比你的大65,它是多少?)
3.第5题
练习时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动物种类的资料,从中获得数学信息,然后提出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解决。
4.第6题。
让学生先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再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加与减教案篇2
设计说明
本节课复习的是百分数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常见的百分率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基础之一。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有如下特点:
1.创设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中复习百分数的意义。
在数学教学中,适时地给学生营造一个生活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探索新知。复习中,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并在列表对比中,明确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和联系。
2.巧用图示,有序地复习百分数、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备受关注,因为它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考过程,把知识要点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引导学生有序地复习百分数、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时,结合学生的回答,把三者之间互化的方法用图示表示出来,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并轻松掌握三者之间的互化方法以及相互间的.可逆关系。
3.重视迁移,培养学生类推的能力。
根据百分数与分数的密切关系,百分数问题在解题思路和方法上与分数基本相同这一特点,联系分数知识复习、理解百分数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使学生能够正确解答百分数问题。这样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沟通分数、百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情境激趣
(出示课件)一件绒衣的成分如下:
羊绒:14.8%
超细羊毛:73.5%
天丝:11.7%
读出这件绒衣成分的相关数据,并说出这些数据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情境,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复习热情,为高效复习作铺垫。
⊙复习百分数的相关知识
1.复习百分数的意义。
(1)什么叫百分数?它的意义是什么?(板书:百分数)
(像14.8%、73.5%、11.7%…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2)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有什么不同?
(结合学生的回答,用课件展示,列表对比)
百分数
分数
意义
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1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区别
百分数通常只是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
分数既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又可以表示一个具体数量。
联系
百分数可以看作分母为100的特殊分数。
2.复习百分数、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
(1)百分数、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是什么?
①小数与分数的互化方法。(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展示)
②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方法。(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展示)
③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方法。(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展示)
(2)巩固练习。
①把下面各数化成百分数。
0.625= 0.2= 0.6= 3=
②把下面的分数化成百分数。
= = =
③把下面的百分数化成小数或整数。
42%= 108%= 5.4%= 200%=
3.复习百分数应用题。
(1)复习常见的百分率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116页12题)
取小麦500 g,烘干后,还有428 g。计算出这种小麦的烘干率和含水率。
烘干率=×100%
含水率=×100%
(解决问题,然后复习其他常见的百分率)
(2)复习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课件出示教材113页3题第(3)、(4)、(5)小题]
①一件衬衣原价125元,现在降价20%。现在售价是多少元?[125×(1-20%)=100(元)]
②一件衬衣降价20%后,售价为100元。这件衬衣原价是多少元?[100÷(1-20%)=125(元)]
③一件衬衣售价为100元,一条长裤的价钱是这件衬衣的150%,这条长裤的价钱又是一双皮鞋的。这双皮鞋售价是多少元?
长裤:100×150%=150(元)
皮鞋:150÷=180(元)
(3)小结。
解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解题思路与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一样:单位“1”已知,求比较量用乘法计算;单位“1”未知,求单位“1”用除法计算。
设计意图:在系统复习百分数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复习应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解题方法,使学生利用百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114页5题。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都进一步理解了哪些知识?
⊙布置作业
教材116页13题。
板书设计
百分数(一)
1.百分数的意义
2.百分数、分数、小数的互化
3.百分数应用题
小学数学加与减教案篇3
1教学目标评论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巩固数的.组成。
2、进一步巩固数位的概念和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3、进一步体会“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差不多”的含义。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练习,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学情分析评论
1、六、七岁的一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数的认识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但是缺乏在生活中的运用。因此让他们更加巩固认识100以内的数认识很有必要。
2、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应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以活动为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3重难点
重点: 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差不多”的含义。
难点: 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新设计评论
一、导入:跳跳虎悄悄地告诉我一个秘密,在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智慧岛上,藏有一个智慧宝箱,听说打开宝箱的人就会拥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今天跳跳虎想带着大家一起寻找宝箱,你们愿意吗?但是智慧岛上机关重重,让我们一起闯关吧!
二、练习
1.第一关:填一填
我们来到游乐场,闯入第一关填一填,在做题之前,你想提示大家注意什么问题?
请大家拿出题单,动手填一填。汇报:谁上来填第一组,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表扬(你很有条理)和他结果填的不一样请举手
第4组:2个+15。表扬:你很会思考,满十进一,方法用的很好。
2.按规律填一填:
刚才我们顺利的闯过第一关,要进第二关,必须要来乘坐刺激的过山车,要想让过山车开动,我们必须按规律把这些数填完整,在填数之前,你们要先判断什么?顺数还是倒数,几个几个数。请大家动手填一填。
汇报:和它们填的不一样的请举手?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语言准确)
过山车已顺利开启,你们做的好进入第二关准备了吗?
3.送小鸟回家
我们进入爱心城堡,这里有一群迷路的小鸟,我们只有把这些小鸟按要求送回各自的家,才能顺利过关。
汇报: 小鸟给大家爱心竖起大拇指。
4.第三关:比一比
离开爱心城堡,我们来到池塘边进入第三关:比一比。
青蛙兄弟俩正在捉虫子。小青蛙说:我捉的虫子比38条多一些,大青蛙说我比小青蛙多的多,但比90条少些。小朋友,你们能在合适的答案下面画○吗?
动手画一画,和上面小朋友画得不一样的小朋友请举手。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5.第四关:拨一拨:
小朋友对100以内的数大小比较掌握得非常好,所以我们才顺利的进入第四关:拨一拨
看:这一关的题目是,在计数器上拨4个珠子,可以表示什么数?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题目的?像这样只用4个珠子,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再在个位上拨3个珠子,组成13。谁上来拨一拨?还有其他答案吗?
小结:不同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不相同。
6、想一想 试一试?
用三张卡片中的两张组成两位数,2 5 8
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7.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顺利地闯关成功,我们一起打开宝箱吧!
你们每一队派1个代表上来,领取你们的神奇力量吧!
三、小结:
你们今天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加与减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在具体情境中,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周长,会测量并计算基本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初步探索各种图形的周长的测量和计算方法。
教学关键:
结合教材提供的具体情境,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描一描,摸一摸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体验、交流活动中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
教具准备:
直尺、软尺、学生自带图片,线绳、学具、叶子、方格纸、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让学生分组沿着花坛、跑道、草坪各走一周。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在这美丽的季节老师在胡杨林拍了几张照片想与同学们一起欣赏。(配乐播放图片)。面对这美丽的景色,可爱的小蚂蚁高兴极了,它捡了几片树叶和同伴玩起了爬树叶的游戏。同学们快来看看,小蚂蚁是怎样玩的,它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课件演示)
指导学生根据课件演示复述留意: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周,它发现树叶一周的边线就是树叶的周长。
师:你想知道它的同伴是怎样玩得吗?
课件演示:同伴1:沿着树叶的边线爬行,但没有回到起点就停下了;同伴2:沿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半,从树叶的中间回到了起点。
师:谁能告诉老师这两只小蚂蚁感受到树叶的周长了吗?(教师鼓励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表述,但在表述中必须注意强调从起点———沿边线——回到起点)噢,小蚂蚁的伙伴没有遵循游戏的规则,所以没有感受到树叶的周长,同学们鼓励它们重新走一次,好吗?(课件演示)
师:看来小蚂蚁非常地聪明,它能在游戏当中发现树叶的周长,真的很了不起!同学们想认识周长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什么是周长”。板书课题:什么是周长。
二、进入情境探索新知
(一)、感知体验周长
1、想一想、说一说
师:课前我们也分组做了游戏,看看哪个同学像小蚂蚁一样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把你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说出什么是花坛、跑道、草坪的周长。)
师:你们真聪明。老师还准备了一些图形,你能帮我找到它们的周长吗?(课件出示游泳池、篮球场、树叶图形)
学生上台来边讲述边用课件演示游泳池池口、篮球场、树叶的周长。
2、找一找、摸一摸
师:你能找出文具盒盒面、桌面、课本封面的周长吗?你还发现了哪些图形的周长?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摸一摸。
3、描一描、画一画。
用彩笔描出课本44页的`树叶和45页的第一题。教师重点强调从起点、沿边线、回到起点。
结合以上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周长。概括并板书: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二)理解计算周长
出示以下图形,分别计算出它们的周长:(单位:厘米)
小组计算、交流汇报结果。学生可能出现以下不同的解题策略:(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显示)
三角形5+5+6或5×2+6
正六边形4+4+4+4+4+4或4×6
平行四边形4+5+4+5或4×2+5×2或(4+5)×2
针对学生的不同回答,只要学生能够说出道理,教师都应该给与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三)操作测量周长
1、简单图形的周长测量
出示课本45页第二题,要求学生用尺子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和梯形的周长,并汇报测量、计算的结果。
注意:引导学生说出计算这些图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条件,以此获得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2、较复杂图形的周长测量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简单图形的周长测量和计算的方法。老师还准备了一些比较复杂的图形,你们想挑战自我,测量出它们的周长吗?
小组活动。
出示:五角星,硬币,日历卡和合作学习提纲:
1、先在组内说一说你们准备怎么测量;选用什么测量工具:2,组内先做好分工,两人测量,一人做记录,一人准备汇报;3、记录测量结果及方法并算出周长。(为节省时间,方法可以简写,只要能在汇报时表达清楚就行了)。
生分组活动,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
学生的汇报可能存在以下不同答案。
日历卡:
1、用毛线绳围着日历卡绕一圈,然后量出毛线绳的长度:
2、用尺子测量日历卡的长和宽进行计算。方法可以用四条边相加、长×2+宽×2、或(长+宽)×2
五角星:
1、用绕毛线的方法量出五角星的周长:
2、用尺子量出五角星的一条边,然后乘10。(针对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来数一数它的边,加深感性的认识)
硬币:
1、用绕毛线的方法测量硬币的周长。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同学们思考)大家想一想硬币是圆形,圆形容易怎样哪?(教师做一个车轮滚动的手势)。学生恍然大悟。得出。
2、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它的周长。(用课件演示测量的方法)
师:你想试一试吗?学生动手操作。
(三)实践应用周长
1、用你所学的知识测量你的腰围和头围。(同桌可以合作完成)
2、智力闯关:火眼金睛。下面两组图形的周长相等吗?说出你的理由?(课本45页第三小题)
鼓励学生用方格纸验证自己的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课件演示,初步的渗透平移的思想。
三、拓展延伸实践创新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学会了什么是周长?还学会了测量并计算三角形、梯形、长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生:我还学会了用“绕”毛线的方法测量五角星和硬币的的周长。另外还可以用“滚”的方法测量圆形的周长…
师:说的太好了。看来大家的收获真的不少。下面我们来欣赏几张图片。(音乐响起。课件展示限高警示牌、镜框、栅栏、车轮、花边等图片,教师做简单的解说。)
师:看来周长在我们的生活里随处可见,这说明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只要我们像小蚂蚁一样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就会发现数学王国里更多的奥妙。大家有信心吗?同学们,就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为我们今天的出色表现喝彩。
小学数学加与减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感知分数大小比较的意义,会比较同分母和同分子分数的大小,并形成经验;能运用转化的方法,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感知通分在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中运用,并掌握通分的方法。
2、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分的一般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题卡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同学们,看过西游记吗?(生答)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还记得吗?大家都这么喜欢他们,但是在今天的数学课上他们可要向我们发起挑战,敢接受吗?八戒已经等不及了,那我们来看看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难题?准备练习。
找出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3和5 20和40 7和9
4和12 10和15
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填空(练习略)
如果你做的答案和八戒给出的一样,让我们用掌声表示同意,好吗?有错的同学请立即订正,全对的同学请把本子方桌脚。
二、情景导入和新授
话说唐僧四人这时快到狮驼岭了,在中途休息时,悟空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悟空说:我们从出发到现在走了全程的6/10,再走4/10就到西天了。请你分别比较一下:
走过的路程多还是剩下的多?
花过的钱多还是剩下的钱多?
对于这道题我们应该怎么解决?我们看这两组分数的分母有什么特点?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总结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规律。(齐读)
悟空为了检查我们学习的效果,还出了几道练习题来考考我们:49/120和47/120 35/86和52/86 8/12和11/12 3/8和3/11
悟空还在题目中设陷阱呀,这个题与前面的题有什么不同?总结同分子分数大小的规律。(齐读)
请同桌再举几个同分子分数比大小的例子。
这两个问题很简单就解决了。正在我们研究问题的时候,八戒又在睡懒觉,请大家猜一猜,八戒每天是睡觉时间长还是赶路时间长?
出示题目:八戒每天睡觉的时间占全天的1/4,
赶路的时间占全天2/5,比较:睡觉时间长 还是赶路时间长?
看一看这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跟前面的分数相比有什么不同?
又怎样比较大小?请同桌讨论一下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学生活动)
学生将讨论结果写在黑板上并请学生讲解方法。
教师重点讲解通分的方法。
之后总结通分概念及方法。
学生学到了什么?
三、练习
抢答:
(1)通分时,只能用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2)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3)通分的过程中要用到分数的基本性质。
比一比:话说悟空在五庄观偷摘了一些人参果,八戒吃了其中的9/24,悟空吃了其中的4/8,沙僧吃了其中的1/8,请问谁吃的人参果最多?
活动:比大小
小学数学加与减教案篇6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学科:数学
2、课时:2
3、学生课前准备:认识了长方形,知道长方形的特点,对图形的周长有初步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了解了长方形特点,学会了测量,了解了一些测量单位并对周长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学校计算其他图形周长、面积的基础。
教材通过让学生计算“花边有多长”帮助学生探索和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进而归纳出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情境激趣,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教学方法。
花边有多长
教学目的: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形周长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师:同学们,在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图形的什么?生:图形的周长。
2、那么什么又是图形的周长?生: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二、情境导入:
我们班下周要召开主题中队会了,为了使我们的教室更加美丽,我们要在黑板的周围围上一圈漂亮的花边,我们买多少花边材料呢?
如果买多了浪费,少了又不好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设计一下,看看花边有多长合适,好吗?
(板书课题:花边有多长)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师:下面大家来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花边绕黑板转了一周)这就是我们的黑板,老师给黑板布置漂亮的花边,花边是怎样布置的?
生:花边是绕着黑板的边遍布置的。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要想知道花边有多长,就是求什么呢/
生:得计算黑板的周长。
师:黑板是什么图形,它有什么特点呢?
生:黑板是长方形,它有4条边。相对的两条边相等。两条长的边叫长,两条短的边叫宽。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老师给大家带来两条信息(大屏幕出示:黑板长34分米,宽12分米)谁来读一下?(找生读)
我们根据这两条信息可以求出什么?
生1:我们可以求出黑板的周长。
生2:我们还可以求出花边至少有多长。
(大屏幕出示问题:花边至少有多长?)
2、师:花边有多长?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把你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再在小组里交流,看哪组的算法多,方法妙。
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活动)
汇报交流(4人小组交流,汇报算法和算理。哪一种方法简便,喜欢哪一种。)
师:谁来汇报你们的想法?并用文字来表示这种算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生1:我把4条边加起来,34+12+34+12=92(分米)
长+宽+长+宽
生2、我把两个长和两个宽加起来,34×2+12×2=92(分米)
长×2+宽×2
生3、我把长和宽加起来,再乘2,(34+12)×2=92(分米)
(长+宽)×2
师:同学们的算法都很好,你们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四、1、尝试练习
师:同学们的想法有道理,哪种方法有对又快呢?下面比一比好吗?
同学们翻开课本47页,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做一做”的两个长方形的周长,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分3组,每组选择一种算法,指名到黑板板演。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现在你觉得哪种算法最好?
生:第3种方法最好,简便,算起来快,不容易出错。
师:说的非常好,以后我们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求长方形的周长。
2、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大屏幕出示)
(1)求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2)下面是一块长方形的草坪,求草坪的周长。
(3)考考你:学校足球场是一个长方形,长100米,宽75米。张明沿着足球场跑了2圈,跑了多少米?
(4)动手操作:自己动手用两个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纸板,把它们拼起来,算一算所拼成的图形的周长。
学生课堂完成不了,课后继续操作研究。
五、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们学得很认真,说说你们的收获吧。
教学反思:
这节课教学最大的特点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了开放性、实践性、趣味性较强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合作交流学习数学,理解、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作用,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学习主动权,让学生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1、注重创设问题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从现实生活出发,力求使课堂教学体现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
2、注重算法的多样化与思维的灵活性,教学中能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让学生在探索体验中学习,在独立思考、相互交流中逐步提高,不断发展。学生个体在独立探究中,应该允许他们对数学概念有多元的表征,张扬学生的思维个性。但是我们不能盲目地张扬学生思维的个性。
本节课不足之处:对于小孩子,从小就要培养有根有据地清清楚楚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说完整的话。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孩子已经把长方形各部分的名称忘了,表达的语言不够准确,有很多可以写出来,但是就是说不清楚;还有的孩子不喜欢倾听别人的意见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教师长期训练,让教学的评价手段多样化。
小学数学加与减教案篇7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23页例5,练习五第2~8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运用乘法运算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上节课学习了乘法分配律,谁能分别用自己的话和字母表述乘法分配律?
2.填空。
25×6+75×6=
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学习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5
用简便方法计算102×45,32×27+32×73。
教师:观察每个算式中的因数有什么特点?可以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吗?(学生观察思考,独立尝试计算)
学生计算后汇报,教师板书如下:
(1)①102×4
②102×45
③……=(100+2)×45 =102×(40+5)
=100×45+2×45 =102×40+102×5
=4500+90 =4080+510
=4590 =4590
(2)①32×27+32×73
②32×27+32×73
③……=32×(27+73) =864+2336
=32×100=3200 =3200
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后,在全班交流)
(1)你认为每个题的哪种算法最简便?为什么?这种简便算法的依据是什么?
(2)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教师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小结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
三、课堂练习
1.基本练习
(1)练习五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口算题。
(2)填空。
巩固练习
(1)练习五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2)练习五第4题:学生根据题中所呈现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然后思考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练习五第8题:学生根据情景图中所呈现的`信息先独立思考解决,对有困难的可在小组中讨论解决。
全班交流,板演在黑板上,并说出自己解题的思路。
3.发展练习
练习五思考题,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先在小组中商量解决,最后全班反馈,要求说出思考过程。
4.课堂作业
练习五第2,3,6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的学习你都有些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
小学数学加与减教案篇8
教学内容:教材第7~8页例3、例4、想想算算,练习二第1~4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和初步学会整百、整千数加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逐步养成探索、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答。
600里有几个百?300里有几个百?
6000里有几个百?3000里有几个百?
15个使是多少?14个百是多少?
2、口算。
60+3040+20xx+30
50+870+560+4
口
口答时选择不同类型的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3、口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可以这样想:几个十加几个十是几个十,就是几十。按照这样的思考方法,也可以口算整百、整千数。(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3
(1)出示第(1)题。
让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的。
提问:按照整十数加整十数的方法想,600加300就是几个百加几个百,得几个百?就是几百?600+300等于多少?师配合板书。
谁来说一说,口算600+300要怎样想,得数是多少?
(2)出示第(2)题。
提问:按刚才口算600加300的`方法,6000+3000要怎样想?得数多少?(板书得数)
哪位小朋友再说一说,6000+3000是怎样口算的?请大家在第7页这道题里填上得数。
(3)指出:口算几百加几百,或者几钱加几千,可以想几个百加几个百得几个百,是几个百;或者几个千加几个千,是几千。
2、教学例4。
(1)出示第(1)题。
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算80+70要怎样想,得数是多少?
让学生交流,引导得出不同的算法。结合学生汇报板书。
(2)出示第(2)题。
提问:900+500要怎样想?
谁来说说900+500是怎样口算出得数的?
学生填上得数。
3、教学试一试。
指出:几千加几百就是几千几百。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算算第1题。
2、做想想算算第2题。
(1)指名两人板演,每人一组题,其余做在课本上。
(2)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每道题怎样想的,为什么上下两道题的数不一样?
3、做想想算算第3题。
4、完成练习二第1题。
5、出示练习二第2题。
6、指名学生口算练习二第3题。
四、课堂作业
练习二第4题(一道学生看懂表格内容)。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