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工作报告从而使接下来的工作得以顺利完成,将工作报告写好之后,我们的工作能力也会被他人看到,从而获得更多晋升机会,以下是大爱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调研就业工作报告6篇,供大家参考。
调研就业工作报告篇1
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指导帮助下,____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全面完成了市、县下达的就业再就业工作各项目标任务。针对就业再就业目前所面临的新形势,出现的新问题,我局一方面加强调查研究,密切关注形势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寻求对策,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组织相关工作人员深入
到企业调查走访,帮助企业排忧解难,稳定生产,为促进____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现对就业再就业工作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3月份,全县提供就业岗位495个,其中:开发公益性岗位44个;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81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再就业90人。城镇失业人员755人,城镇新增长劳动力41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劳务转移输出1432人(有序转移输出265人),培训失业人员200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635人。
二、经验和做法
促进就业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为进一步抓好促进就业工作,实现劳动保障工作更上新台阶,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采取以下四方面的工作措施:
强化政府责任,促进就业稳定。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拉动内需促进就业的积极效应,在安排政府投资和确定重点建设项目时,把增加就业岗位和优化配置人力资源作为一项基本要求统筹兼顾。采取多种政策措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就业岗位,广开就业门路。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稳定就业形势,保持社会稳定,目前我县已在建立失业预警制度,对可能出现的规模性失业,采取了预防、调节和控制的措施。
支持企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保企业就是保就业,通过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就业岗位。充分发挥政府扶持帮助企业的各项行政、金融、经济的政策和法规,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稳定生产。积极采取各种优惠和扶助措施,引导和鼓励企业切实承担社会责任,通过加强管理、技术创新主动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并根据实际采取在岗培训、轮岗轮休、协商薪酬等措施,尽努力不裁员或少裁员,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做出努力。
落实优惠政策,促进就业发展。最近一段时间,国家、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重大政策措施,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市政府研究出台《关于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鼓励创业促进就业工作提出明确的要求。根据这一文件,我们正积极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共同推进、政策扶持、创业服务、创业培训”的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机制,加强创业培训和指导,加大政策扶持,强化创业服务,用好创业资金,大力扶持和鼓励有创业能力的大学毕业生、农民工、复转军人实现创业,带动就业。
完善就业服务,提供就业援助。当前,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面临的就业压力,是就业工作的重点对象。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多渠道实现就业;通过建立和完善困难毕业生就业援助制度,帮助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通过落实企业减负稳岗、扩大内需、强化政策扶持和引导、加强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促进农民工转移就业。强化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采取开发公益性岗位、开展“一对一”帮扶、鼓励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和自谋职业。
三、存在问题
一是今年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一方面是需要就业的劳动力增多。主要是大中专毕业生、新成长劳动力、城镇复员转业退役军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转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另一方面是就业困难群体增多。由于就业空间的挤压,就业供求趋紧,导致“4050”下岗失业人员、城镇零就业家庭、农村贫困家庭、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难度进一步加大。
二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发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有的企业开工不足、增速下滑,特别是部分资源型企业已经达到半停产状态,企业发展的潜在风险都可能造成就业能力回落、缴纳社会保险费能力弱化等新问题。
三是由于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劳动关系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特别是企业用工需求的减少,职工待岗歇业现象的逐步增多,劳动关系的不稳定性增加,劳动争议和举报投诉案件数量上升,发展和谐劳动关系面临新情况、新问题。
四、下步打算
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确保就业局势稳定。把就业工作作为劳动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依靠县委、政府,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密切配合,从发展促进就业、创业带动就业、政策稳定就业、培训提升就业、服务方便就业五个方面,加大就业工作力度。到年末,努力实现全县开发就业岗位20__个(城镇新增就业10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450人、特殊困难群体就业200人、“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就业5000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20__人。
发展促进就业。结合县政府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大举措,发挥重大项目的就业拉动作用。鼓励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
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服务业的发展,通过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拉动就业。
创业带动就业。全面贯彻落实省政府鼓励创业促进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多渠道、多形式加强对各类创业人员的培训,增强他们的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落实好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为创业人员解决启动资金、降低创业成本,实现成功创业创造良好条件。重点扶持250名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复转军人和其他有创业能力的个人自主创业,带动600人就业。
政策稳定就业。强化“零就业”家庭人员、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4050人员、连续失业1年以上人员、完全失去土地未就业的生活困难人员、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鼓励他们灵活就业和自谋职业,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做好农民工的就业工作,通过落实企业减负稳岗措施,稳定一批农民工就业;通过强化政策扶持和引导支持一批农民工返乡创业;对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困难人员,通过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开发公益性岗位和提供服务、援助,多渠道多形式实现就业再就业。
培训提升就业。实施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大力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运用培训补贴政策,扩大培训规模,延长培训时间,提高培训效率,提升就业竞争力。为农民工和退役士兵提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为失业人员提供再就业培训,为新增劳动力提供技能培训,促进其就业。
服务方便就业。组织开展“春暖行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等系列活动。规范劳动力市场,把就业服务延伸到乡镇。完善人力资源市场监管体系,保障求职者合法权益。强化服务功能,完善信息发布制度,加强失业登记和预警预报工作。
调研就业工作报告篇2
为进一步掌握城乡劳动力在转移就业中的动态情况、了解他们的就业状况、转移就业培训的实际效果,便于在今后的工作中,有针对性的加以改进和提高,真正发挥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基础性作用。最近,我中心深入部分镇、社区、企业、园区、葡萄种植基地、移民村、培训学校,就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工作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基本情况
我们利用2天时间,先后有针对性的走访了4个镇(青镇、陈袁滩镇、叶盛镇、裕民街道办);2家工业企业(青铜峡金昱元化工公司、杭萧轴承制造公司);2家创业企业(新大众农机制造公司、兴豆源豆制品公司);3家餐饮服务企业(青铜峡宾馆、龙海宾馆、骑龙火锅店);2家葡萄酒基地(玺天龙葡萄基地、御马葡萄基地);2个移民村(同兴村、同进村);1个社区(南苑社区);1个培训学校(鑫源职业技能培训学校)。通过实地调查,详细了解了具体情况。
(一)劳动力的人员构成状况:经调查,目前劳动力主要有6类人群构成,即:企业下岗职工、城镇失业人员、复员退役军人、应届、往届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毕业未就业的大中专、本科专业的学生、失地农民、残疾人。
(二)文化结构状况:经调查后预测,在城乡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以下的占15左右%,初中文化程度占55%左右,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25%左右。以上数字说明,我市城乡劳动力中,高中以下较低文化程度占绝大多数,劳动力整体文化素质偏低。
(三)技能培训状况: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各行各业劳动力技术技能和知识更新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劳动力通过正规培训和其他培训的数量在逐年增加,但是与劳动力总量比,仍然只占很小的比例,并且培训层次较低。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市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创业能力培训的城乡各类劳动力约占全市总劳动力的75%左右。人社部门专业培训占城乡劳动力培训总人数的65%左右,农业口各部门、扶贫办、妇联、工会、团委等相关部门通过以会代训、现场会、科技三下乡等形式普及农业科普知识约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5%左右。培训专业涉及中式烹饪、计算机操作、手工制作、家政服务、餐饮服务、汽车维修、果树工、家蓄饲养、电焊工、木工、瓦工、钢筋工、抹灰工、育婴员等专业。以上数字说明,我市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逐年在提升,参与培训人员的积极性也在提高,持证上岗的意识在增强。
(四)劳动力就业状况:从就业方式和行业来看,一是自己到用工单位联系参加应聘的人员。一般年龄在18至25岁之间的应届、往届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较多,其次是一些年龄在30至40岁就业困难人员(文化低,无技能),主要从事餐饮、ktv、酒吧等娱乐场所的服务工作;二是被征地的失地农民,通过应聘进入园区企业工作的人员。一般年龄在25至40岁以下,具有初高中文化,都集中在我市嘉宝园区的企业打工,主要从事清真食品加工、机械制造、轴承加工、太阳能产品制作、包装箱制作、粮油加工、物流配送等企业;三是通过劳务中介、输出等方式组织外出打工人员。一般年龄在30至60岁之间,初中文化及以下的人员,多从事环卫、绿化、保安、保洁、建筑、公益性岗位等行业;四是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人员。一般年龄在25至45岁有创业项目、创业资金、创业能力的自主创业人员,他们(她们)从事商品批发零售、家电维修、餐饮服务、家俬建材、广告制作、家政服务、服装零售、交通运输、教育培训等个体经营项目;还有一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搞起了农家乐、家蓄饲养、蔬菜种植等致富项目;五是一些啃老簇。无就业愿望,依靠房屋出租、季节打短工作为生活来源人员。从上述情况看,18至25岁之间人员,就业率达到15%;25至45岁之间人员,就业率达到60%;45至55岁之间,就业率达到20%;55至60岁人员,就业率达到5%。
(五)劳动力就业分析。从调查情况来看,城乡劳动力就业主要呈现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就业渠道多元化。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失业、失地人员的增加,企业用工需求扩大,据预测,约36%有知识、有技术的年轻人走向企业,绝大多数城乡劳动力从业于二、三产业,其中,约有13%的人员从事批发零售业务,约14%的人员从事居民家庭服务行业和其他服务行业,约8%的人员从事建筑业,约17%的人员从事交通运输业,约12%的人员从事住宿和餐饮服务业,从业趋势朝多元化发展。二是就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尤其在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约占10%,高中文化程度的约占22%,初中文化程度的约占43%,小学文化程度的约12%,文盲半文盲约占13%,呈现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的文化素质格局。三是就地就近就业。其中从事二、三产业人员大部分集中在本市区域,在本市就业人员占总人数的80%,体现了就业区域以本市为主的特点。
(六)求职人员的培训意愿就业愿望及企业培训用工需求。调查显示,就业人员中大部分是年龄偏高、文化程度偏低、劳动技能单一的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群体和农村失地农民,还有一部分未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及少数复转军人。通过深入部分镇、社区及移民村开展实地调查,城镇求职人员的培训意愿分别是中式烹饪、工艺美术、家政服务、餐饮服务、商品营业员、商务礼仪、计算机操作等技术专业培训;农村失地农民需要参加中式烹饪、装载机驾驶、电气焊、电工、瓦工、果树工等技术专业培训;城乡其他求职人员对就业岗位的需求分别是司机、保安、公岗、餐饮服务、电气焊工、家电修理工、家政服务、美容美发、电脑维修、计算机操作员、普工等就业岗位。通过对宁夏金昱元化工有限公司、嘉宝工业园区新大众农机制造有限公司、宁夏杭萧轴承制造有限公司、宁夏菲斯特轴承制造有限公司、青铜峡市兴豆缘清真豆制品有限公司、青铜峡宾馆、骑龙火锅店、宁夏御马国际葡萄酒公司、裕皇葡萄酒基地等部分企业进行了企业用工情况的走访调查,无论是民营企业,还是合资企业,乃至一般企业,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招工难”问题。一是企业在普工招录方面,最看重的是年龄优势。近年来青铜峡市加快了城市建设步伐,一些城中村、城边村因为国家征用耕地而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失地农民,其中不乏青壮年,但这一部分劳动力,大多因手中有土地补偿款,宁可赋闲在家,也不愿从事有一定劳动强度的工作。大中专毕业生完全也可胜任这类工作,但大多因为普工工资较低,劳动强度较大,兼之自负具有一定的学历,所以大中专毕业生也多不情愿从事普工职业。二是在一些有一定技能专业需求的用工方面,一定数量的大中专毕业生看似劳动技能并不低,但是由于所学专业不对口,很难满足企业用工需求。三是一些大中专毕业生被招录到企业后,因为需要一个培训、培养期,而在这一期间,工资待遇较低,部分大中专毕业生不愿等待,大多干上一两个月就另择它业。另外部分大中专毕业生到企业就职,并没有从一而终的想法,大多都是抱有边做边看的心理,不愿和用工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以方便自己随时离岗。同时,不愿企业为其办理各类社会保险,并要求将单位缴纳的社会保险金直接计入个人工资中。四是我市下岗职工年龄偏大,并且大多在劳动技能方面很难适应这些企业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企业“招工难”的问题。五是部分企业在工资、福利待遇方面偏低,致使许多求职人员不愿进入该企业从业。同时也无法稳定现有的从业人员,导致这些企业就业人员流动性大,造成用工企业今天招工明天走人的现象时有发生。六是部分企业工资待遇看似较高,但工作时间、劳动强度又比较大,一些用工企业的做法甚至违反了《劳动法》的规定,所以也很难招到员工。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通过深入城乡基层开展调查,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工作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就业意识和择业观念陈旧,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分析其原因是一部分失业人员怕冒风险、怕吃苦受累,怕上当受骗等保守思想严重,就业观念狭隘,同时受年龄、文化程度、劳动技能等方面的限制,缺乏通过参加技能培训实现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的信心和勇气。一部分失地农民自持手中有土地赔偿款,安于现状。部分民营企业虽有需求,但多为技术性工种,多数人员却是眼高手低,既缺乏技术特长,又无工作经验,但对自身有过高的期望,都想到条件优越体面的单位工作,认为这才是就业,对参加技能培训抱消极态度。
(二)技能培训方式简单,培训层次低,专业设置不能满足需求。其原因是城乡劳动者中既有30岁以下的年轻人,也有“4045”人员,他们在文化基础、技能水平、接受能力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就业培训采取单一、简单的培训方式及标准,显然不能满足就业岗位的要求,人员组织难度较大,由于种种原因,参训人员不能按课程设置全程上完课。另外培训工作仅注重劳动技能的培训,满足失业人员的吃饭问题,忽视了对失业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和就业观念的教育。
(三)培训意识不强,培训效果差。近年来,自治区先后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为城乡劳动力免费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让他们学到一技之长,考取相应的资格证书,达到持证上岗、实现就业、增加收入、改善生活。但从培训督查情况来看培训效果较差,主要原因:一是参培学员意识较差,培训学校没有好的办法来约束管理学员,导致参学率不高。二是培训学员自由散漫,不守纪律,不服管理,有兴趣就学,没有兴趣就拍__ 股走人,对国家实施的免费培训机会不珍惜,自己不花钱,没有压力,没有负担,提不起精神,抱有看热闹混日子的思想。三是职业资格证书没有“含金量”。在农民工实际工作中起不到多大作用,有证无证一样干活,一样拿钱。
(四)创业培训总量较少,电子商务培训滞后。受资金限制,目前我市创业培训的年培训量在350人以下,且iyb高端培训,难以大规模开展。电子商务培训区厅没有明确补助标准,地方财政无资金支持,受资金、场地的限制培训工作难以开展。
三、对策建议
针对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工作措施和建议。
(一)加强创业就业意识教育,创新就业培训模式。围绕“以培训促就业、以创业促发展”的目标,开展创业就业意识培训。以市职教中心、各民办培训机构为依托,以失地农民、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群体为重点,广泛开展创业就业意识培训,力争做到参与创业就业意识培训面广,受众人数多。组织有创业愿望的失地农民、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参加创业就业专题讲座,邀请有资质的创业培训老师、专家教授、有创业实践经验的创业成功人士授课。通过开展创业意识培训,使广大受教育者充分认识创业就业、全民创业的重要意义,激发全民创业的激情和活力。积极鼓励全市城乡居民把自主创业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通过大力宣传创业先进典型和动人事迹,扎实推进以下岗失业人员自强创业、返乡农民工回归创业、妇女群体巾帼创业、高校毕业生圆梦创业为主体的“四类”群体创业,积极树培各类创业典型,发挥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二)紧密结合经济特色,突出重点岗位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重点依托全市商旅服务的经济特色和岗位特点,围绕文化旅游、葡萄种植、餐饮服务等急需岗位,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开展就业培训,为商贸经济发展提供人力支持。培训工作要分层次有序推进,通过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着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便捷性,不仅注重劳动技能培训,同时积极注重开展职业道德和就业观念的培训。要采取多元化的培训方式,一是实行联合订单培训。把技能培训与市场有效对接,联合本地企业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培训后的失地农民直接到企业就业,成为有一技之长的产业工人。二是实行联动培训。实行城乡联动、校企联动,依托各类培训资源,因地制宜的开展培训,实行“量身”培训。
(三)以园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为抓手,搭建劳务对接平台。市就业服务机构强化与嘉宝工业园区、新材料基地的协调配合,加强工业园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与求职人员的劳务对接服务工作。就业部门一方面深入辖区工业园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单位开展用工调查,摸清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和用工需求,另一方面对已进行失业登记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和城乡劳动力的基本情况和就业愿望进行调查摸底,掌握他们的就业需求和工作意愿,为工业园区用工企业与求职者就业对接牵线搭桥。其次是按照辖区企业单位的培训愿望和用工需求,组织企业新增员工开展岗前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
(四)建议政府加大对创业培训、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资金的投入力度,将培训补贴资金纳入青铜峡市每年的财政预算。加大举办syb培训班力度,适度扩大iyb培训,增加电子商务专业的培训,带动更多的人实现创业就业。通过建立专家指导队伍对成功创业的人员给予跟踪服务,逐步解决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调研就业工作报告篇3
我国大学扩招后,应届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就业也就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80份,实际547份,回收率为94.3%。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主观题三种方式往返答题目。题目涉及大学生就业期看、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看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题目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调查结果呈现出几个题目:
一、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熟悉,就业期看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4.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题目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27.84%,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看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进步;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咨询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进步,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咨询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看趋于“非风险化”。22.92%的同学对就业远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咨询素质因素题目。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咨询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2)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
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4%。这说明两个题目: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习进步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影响学生择业就业的因素突出。
(1)多数学生对职业价值标准上,把“工资福利待遇”、“实现自我价值”作为重点考虑。两项占的比例分别为36.62%、26%,具体情况调查结果见图4。
这与学生实际就业时考虑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与个人价值和能力的体现作为重点考虑因素。调查显示,学生的就业除了受薪酬的影响外,人生价值观中个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学生在进行人生选择时较多考虑个人因素,较少考虑社会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实现时也折射出主要夸大的是“自我”而非“社会”的需要。对于这现象的利弊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
(2)在就业过程中,有44%的学生以为“经验及实践能力”为最重要的因素。而“学历”、“毕业院校或专业”、“应聘技巧”则各占10.48%、10.34%、12.69%。这可能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要求有关。
三、多数学生对就业素质的评价都有比较明确的熟悉,明确自身的上风与劣势。
(1)多数学生的上风为“理论基础”、“专业技能”。
(2)有半数以上的学生以为自己的“实践能力”、“竞争与风险意识”处于劣势状态,它们分别达到了33.07%和30.69%;在学生以为自己最缺乏的素质方面中,“创新能力”、“实践工作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被纳进了前三项选择。其总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识更新迅速,知识越来越深,越来越广,职业素质越来越综合;另—方面学校教育滞后,教育的知识结构不尽公道,使大学毕业生就业时普遍有压力感和不适应感,对自己所学习和把握的知识与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咨询素质还没形成;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说得多却做得少,培养的覆盖范围也相对狭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养的环境。除了进步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外,如何进步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咨询素质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将成为高校就业指导的两大课题。
从调查所反映出的题目来看,进一步实现我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治理规范化,特别是如何把就业指导工作切实纳进学校教书育人的整体工作轨道,还有值得深进研究和改进的地方。
择业是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也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咨询素质的一次检验。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择业心态十分复杂,各种矛盾和冲突交织在一起,对此我们应当进行认真的分析并加以积极的引导、疏导。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大学生择业心态特点
1.成就动机水平高,但害怕面对现实。大学生有强烈的成就感。在择业中,大学生的追求和憧憬更为强烈,有着希看成功和报效社会的强烈倾向。他们愿意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气力,有较高的抱负水平。不过现实却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
2.择业心理咨询期看高,但缺乏信心和竞争力。现代大学生的心理咨询期看值从进校开始就很高。这种高期看值历经四年更加高涨,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咨询期看值高就是其中一个突出表现。
3.实现自身价值愿看强,但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咨询预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进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大学生择业十分重视自身价值,追求自我实现,愿意根据自己的`专业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往,到他们以为能实现自己“价值”的单位往。可是,他们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咨询预备,现实中不愿到艰苦的地方、到边远山区、到基层往。大学生想走捷径,幻想成才的道路一帆风顺。他们固然也愿为国家繁荣富强作贡献,却过分夸大自我价值;有实现自身价值的雄心壮志,但对吃苦刻苦恐惧,没有充分做好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心理咨询预备,产生恐惧和彷徨,形成强烈的心理咨询矛盾。
4.全面素质重要性意识强,但自身欠缺且培养不够。大学生就业竞争是十分激烈的,主要是全面素质(综合素质)竞争。大学生对全面素质重要性的熟悉十分明确,但是有些人大学四年却未得到很好的培养。
二、大学生择业心态矛盾冲突原因
1.毕业生自身处于矛盾期。首先,大学生择业是在各种矛盾中的艰难选择。如自我与客我矛盾、理想与现实矛盾、奉献与索取矛盾、社会需求与自身实力矛盾等。其次,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心理咨询矛盾的突出时期。他们心理咨询发展不稳定、不平衡、不健全往往会产生种种矛盾。再次,大学毕业生有相当部分心理咨询还不成熟,所以形成的个性心理咨询特征有较大的差异,在择业中就表现出内在心理咨询特征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2.高等教育处于过渡期。当前,高校进行大幅度扩招,就业岗位跟不上毕业生数目的快速增长和无法完全满足毕业生的期看。如何适应这种新形势、新情况,进行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改革,进步师资水平,加强高校的配套发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有效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转变观念和调整心态,保证他们择业活动的顺利开展,是高校甚至全社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题目,这个题目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应引起我们的关注。但是高校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这种新形势、新情况,它是一个长期性和渐进性的过程。这种状况是毕业生产生不同择业心态的直接原因。
三、调整大学生择业心态
我们应当正确熟悉大学生择业心态中的种种矛盾冲突,决不能笼统地以为都是消极心态。大学生择业的矛盾心态使其碰到困难、挫折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既有积极方面,又有消极方面,但积极方面是主流。这种矛盾心态是其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咨询现象和心理咨询发展趋向成熟的动力。除了大学生本身要努力寻求积极的解决办法外,高校与社会也要加强教育和引导,使他们保持稳定、积极、正确的择业心态进行公道择业。
1.大学生要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21世纪经济、科技的竞争回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市场经济条件下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主要是综合素质的竞争,大学生在大学四年应留意自己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提前做好择业预备。自觉培养自己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咨询素质等,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创新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和自信心,使自己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2.毕业生要进行择业心态的自我调整。在择业中,不可避免地会碰到困难、挫折、矛盾和冲突,毕业生应学会全面了解社会,客观地分析、评价自我,使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同一起来,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关系,根据社会需求正确解决自己就业定位题目,调整自己的择业心态。
3.学校应加强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工作。学校要适应新形势,采取相应改革措施。除了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能力外,还要进一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心理咨询咨询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增强他们的心理咨询素质和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高校还应大力加强就业技巧指导,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
4.社会和毕业生家长要给予积极的关注和引导。社会要努力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择业环境,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择业机会,完善就业市场和人事制度,建立真正的公正、公平的竞争机制。这是对大学生择业心态调适的最有力的措施。另外,家长和亲友要主动关心毕业生择业期间的心理咨询变化,积极配合学校,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缓解心理咨询压力,使他们有积极、健康的择业心态。
时下又是毕业生就业的高峰了,很多人已开始进进“准工作”状态。快速成长是每个毕业生的理想,但好高骛远的策略会让他们赔上老本。因此,必须从基本做起,累积实力,才能在稳健中不断增长才干,获得职位的升迁与报酬的增加。
选准原点——从基本做起
应届生别图高职位,现在很多公司在招聘中都美其名曰招聘“销售经理”、“客户主任”来吸引应届生前往应聘。当学生信以为真地往了,才被告知是从事拉广告、直销、甚至是陪客户饮酒等工作。有些学生不愿意屈就,愤而离开;可也有些学生、特别是一些外地来的大学生,迫于工作难找就委曲留了下来。实在一般而言,大学毕业生就业也应该从基本做起。在一两年工作期间,表现出你的天分和潜力,被治理层认可,才会把你放上治理岗位。所以,现在开始,脚踏实地地努力。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于东兴讲:“从基本做起,即使高学历的人也要风雨无阻跑业务扎扎实实从基层做起,这就是青啤的用人风格。企业用人,专业不重要,看中的是人本身:有潜质,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让吃苦刻苦成就你的职业生涯。”
有些治理专业的学生往往会被这样的观念束缚:“我是学治理的,是治理人的,怎么甘心从基层做起呢?”这种想法往往限制了他们自身在企业里的发展。事实上,专业技术人才从事治理,往往更加到位。凡事要从基本做起,假如脱离了企业运行的过程,变得浮于表面,难以忍受平淡,那对个人的职业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脚踏实地——不要眼高手低。即使是学校最优秀的毕业生,能在短时间内转换为优秀员工的人也是很少见的。心态不正确,异想天开,甚至有严重的幼稚病,是毕业生的另一大通病。
一个刚刚毕业走进社会的年轻人,应该带着学习的态度往对待工作,专业再好,经验你总缺乏吧,眼高手低,看不起试用期是不对的。实在试用期不是你吃了亏,而是公司给你发工资培训。即使是经过比较系统的培训再上岗,也是以牺牲服务质量为代价的。很多毕业生往往一味追职位提升、工资增长,没有考虑到表现,以致于必须都会为此付出一笔他们自己没有意识到的代价。更有些毕业生随时都在改变策略性目标,并在上班时这山看着那山高,导致不能全心投进工作,影响了工作绩效与上级的评价。
换位思考——深化老板满足度
一个初出茅庐的应届毕业生到驰骋职场的成功人士,必然经过艰难的成长历程。要知道公司聘用有工作经验的人时,可以依据他以往的工作业绩对其进行评估,而对新近毕业的学生,刚几乎无据可查。博思人才网高级猎头顾问滕超臣常将聘用大学生比作将酒存在地窖里赌未来,有些人可以发展成“浓香可口的美酒”,而另一些人则会让人失看。企业用人的目的是什么?是为自身创造价值。而你的薪水是不可能超过你为企业创造的价值的。这是人力资源治理的公理。在这个公理的条件下,我们来看看企业为什么而招人,企业发你薪水,是为了买他所需要的技能,买你现在的绩效,而不是为了给你的大学学费买单。
毕业生都是商品,我们的目标是在人才市场上把自己卖个好价钱,目的是要较高的收进和一个好的职业发展。所以我们现在所作的一切都应当满足企业的要求,符合企业的标准,而不是首先满足自己的愿看。现代职场中,很多企业的员工凡事都得过且过,做事不到位,在他们的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5%的人看不出来是在工作,而是在制造矛盾,无事必生非=破坏性地做;
——10%的人正在等待着什么=不想做;
——20%的人正在为增加库存而工作=“蛮做”、“盲做”、“胡做”;
——10%的人没有对公司做出贡献=在做,而是负效劳动;
——40%的人正在按照低效的标准或方法工作=想做,而不会正确有效地做;
——10%的人属于正常范围,但绩效仍然不高=做不好,做事不到位。
——5%的人属于高绩效人士,做事到位。
老板们欣赏做事到位的人。假如你能够尽到自己的天职,尽力完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那么总有一天,你能够为所欲为从事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反之,假如你凡事得过且过,从不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那么你永远无法达到成功的顶蜂。对这种类型的人,任何老板都会尽不犹豫地把他排斥在自己的选择之外。向左走?向右走?
占有关人士对某7所高校的216名毕业生统计表明,有67%的人在进职6个月内有跳槽行为,其中22%的毕业生在第一家企业60天内选择了离职或被单位炒了鱿鱼。对此,职业顾问李金保先生以为:毕业生在就业后短时间内频繁跳槽是多方面原因共同造成的。从学生本身来讲,由于大学生对社会需求了解不够、对自我估计过高和对工作想像过于单纯等原因,第一次择业正确性很小。从学校方面来讲,尽管高校都有就业指导服务,但由于教育体制等原因,校方对学生接触社会的引导不够,并没有很好地为学生就业搭建桥梁。
从用人单位方面看,“国”字号企业要人少,而民营、私企往往在待遇、规范度、稳定性等方面不能尽如人意,提供给毕业生的“好”机会相对较少。跳槽看做一个逐渐改善个人生存环境的过程,表明现在的年轻人规划自己职业发展的意识很强,主动将自己置于活动的市场化的竞争状态,这在一定意义上是一个可喜的现象。李金保先生还告戒广大毕业生朋友:“初涉职场,大学生一要明白‘频繁跳槽,出发点永远是零’的道理,二要公道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未明白自己真正想做什么,能做什么之前,最好不要盲目跳槽。”
结论:追求成长是每一位毕业生的理想,如何达成目标却须经过层层考验。好的成长策略可以协助毕业生一步一脚印地累积成长实力,但好高骛远的成长策略终极可能会让毕业生赔上老本,两者之间的取舍不可不慎。
调研就业工作报告篇4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们不再安于现状,不满足当前传统农业经营带来的微利,在家乡又找不到脱贫致富的好路子,因此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农民越来越多。据大王镇农村住户调查资料表明:农民外出务工得到的收入已成为近几年大王镇农户家庭纯收入增加的主体。而这种“主体”收入的增加主要依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这一途径来完成。如何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逐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已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大王镇农村剩余劳动力及转移现状
(一)全镇农村劳动力结构现状。大王镇辖27个行政村,151个村民小组,2011年全镇共有人口34300余人(其中农村人口为33000余人,城镇居民为1300余人),耕地面积32300多亩。全镇18—55周岁的劳动力为16600余人,占全镇人口总数的48.3%;从性别结构看:男劳动力占54.85%,女劳动力占45.15%;从所从事的行业看:第一产业占69.71%,第二产业占10.76%,第三产业占19.53%;从劳动力受教育的程度看:小学文化程度的占17.90%,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4.37%,高、中专文化程度的占32.34%,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5.39%。从以上结构可以看出:全镇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性别结构较为合理,但劳动力水平较为低下。
(二)全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特点。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科技水平的提高,再加上农民思想观念的变化和农村“人多田少”现象的日趋严重,近几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已成为一股热潮。全镇已转移农村劳动力中,在辖区内就业的420人,占已转移就业总数7.3%;在镇外县内就业的785人,占已转移就业总数13.7%;在县外省内就业2830人,占已转移就业总数49.4%。在外省就业人数达到1685人,占劳动转移总数的29.4%,其中在广东沿海、浙江、江苏等省务工的较多,分别占到转移总数的18.4%、5.7%和5.3%。农村富余劳动力主要是以劳务输出的形式向镇外转移,预计这种转移格局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改变。
总体上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主要集中在县外省内。目前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农民与土地紧紧地联在一起,大部分非长期性外出务工的农民,往往是既“忙外”又“忙内”,农闲时外出打工,农忙时回家耕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兼业性。
2、二、三产业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行业。据调查:农村输出的劳动力有74.6%从事工业和建筑业,其次是商业、餐饮等服务业。男性绝大多数从事建筑业的住房建筑、装修以及电工、木工等工作,女性主要家政、餐饮业、电子装配等工作。也有些举家外出承包田地种植蔬菜、养猪等,但为数不多。其他主要从事各种服务行业。
3、劳动力就地转移人数明显增加。出现这一特征的主要原因是
(1)近年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趋于饱和;
(2)我省很多重点工程相继开工建设,建筑工地及公路建设工地均需要一定数量的劳动力;
(3)个体私营经济和农村小城镇建设的发展吸引了一部分劳动力回流。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全镇外出劳动力人数虽逐步增加,但转移的速度却有所趋缓。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转移的劳动力素质较低。主要表现在低学历的偏多,高学历的极少;体力型的偏多,经过专业培训和有专业技术的较少。低素质的劳动力只能从事赃、累、苦、重等工作,很难找到理想的岗位,挣得满意的收入。
2、广州、深圳等沿海发达地区和城市,对外来劳动力的需求基本趋于饱和。由于沿海发达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劳动力整体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各大城市的部分企业不景气,下岗工人和失业人员大幅增加,面临城市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双重压力。因此对外来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少。
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多属自发性、盲目性,使得外出务工人员的利益和权力难以得到保证。由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自发的多,有组织的少,政府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缺乏有效的引导和管理,基本处于无序流动状态。由于缺乏宏观调节手段,劳动力输出后的情况无法了解,利益无法保护,
如发生劳资纠纷或工伤事故等也无人过问。
三、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根据以上情况加以分析不难看出:今后农村转移出去的劳动力如不及时更新,要找到理想的工作,挣得满意的收入已是越来越难。要想使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对农民总收入的贡献越来越大,必须积极地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镇社会事务服务所已初步开始了这方面的工作。
提高劳动者素质,进行各行各业、多方位的技术培训。据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小学至初中文化程度占62.27%以上,多数务工成员只能从事普通体力劳动,有技术、特长的只占10%左右。针对这一情况,为满足农村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对技术的需要,提高就业率,必须对务工成员进行多方位的技术培训,坚持“先培训,后输出”的原则。据调查:我县就业局相继开设了电脑、家政、机械加工、养殖等专业,我社保所相继为农民工发放就业(创业)培训券500余份。通过培训,使他们一经转移就能上岗,在竞争的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既有利于生产的稳定发展,又增加了务工人员的经济收入。
四、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成果,促进大王镇域经济发展
从以上调查和分析可以看出: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可以扩大就业、增加收入,还可以以此为突破口,搞活全镇经济。
它的意义不仅在于把门外的钱抓回来,更重要的是通过农村劳务输出,把外面的先进观念、先进技术、先进管理机制和先进的经营理念等学成回乡,积极带动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全镇在这方面的工作已迈出了新的一步。
1、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给农业生产提供了较宽裕的流动资金,而且带动了相关二三产业的发展。如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繁荣及职业教育和社会办学的发展。据调查农民外出务工的工资性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而家庭经营收入和转移性、财产性收入则增长较缓。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成了农村居民增加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提高生活水平的主要途经。
2、劳动力转移带动全镇民营经济的发展。全镇外出务工人员在为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其中姣姣者学到了过硬的技术,赚到了大把的票子。为此,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他们回乡办企业。如减免有关税款和相关的行政性收费、提供小额担保贷款等,为返乡创业人员创造出一个宽松的环境,鼓励他们参与小城镇建设。
调研就业工作报告篇5
20__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__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__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__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真正原因
1、供过于求
在没有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从整个就业情况看,大学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不是总量的供过于求,而是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主要是培养的大学生的方向及大学生所应该学习的内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是脱节的。
企业用人的时候,首选是相关专业,其次是高潜质的人,因为企业在发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员补给,有些人是可以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培养的,这也为一部分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解决了就业的问题。
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企业普遍实行的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的财务战略,一方面人力资源的补给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也大幅减少,在招聘的时候会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优中选优。经济危机造成的结果是,无论是从结构看,还是从总量上看,大学生的数量都是供过于求。
2、缺乏胜任力
现在高校培养的大学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实践非常缺乏,即便是对实践要求极高的技工类,很多学校因为种种原因取消和减少了实践的课程。大量理论的课程让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成了纸上谈兵的高手。
企业是非常现实经济实体,需要的人就是能够给企业直接带来绩效的人,而纸上谈兵的大学生并不能马上给企业带来绩效,还要搭上老员工给为其辅导,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绩效。现在很多企业都停止了招聘新员工,尤其是大学生,即便招聘也是有实力的公司进行的优中选优的战略性人才储备;而有些有实力的公司,在进行人才的战略性调整,希望通过现在的经济危机带来的变化,招募和储备一批中高端人才和优秀的技术骨干,从而迎接经济危机过去后的新的发展。
由此可见,一些企业认为经济危机也是转机,在这个转机的过程中,良莠不齐的企业进行了自然而然的优胜劣汰,使得企业乃至整个行业以后的发展会更加规范。而大学生没能在这一转机中受到青睐,其根本原因是大学生毕业后,不具备相关工作的胜任力。
二、大学生就业难带来的影响
1、负面影响
首先是大学生本人,原本以为考上大学就是天之骄子,原本以为大学毕业可以养活自己,原本以为找个好工作赚钱可以孝敬父母;没想到考上大学后是“天之棋子”(自己的命运任天摆布),没想到毕业后还没上岗就已下岗,没想到本应自力更生却还要父母牵肠挂肚,这些对大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不可谓不大。
其次是对大学生家庭的影响,本来大学期间就花了很多钱,大学毕业后还得为孩子承担一定的经济压力,更主要的是看到孩子找不到工作给孩子带来的精神压力。家长真想把这些压力都揽到自己身上,既着急又没有办法,有些家长甚至希望孩子有点事干就行,哪怕一分钱不挣也行。
再次是社会压力,有那么多人不能就业本身就是非常大的社会问题,而且还有可能变成更多的其他社会问题。
2、正面影响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对教育的反思也愈发深刻,政府、高校、企业也都在自己的范围内进行着自己的思考。
政府从财政上予以支持,虽然有些措施是短期的,有些效果是表面的,但毕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问题,政府还应该在教育改革上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更有效的投入。
学校也在积极寻找教育改革途径,虽然每个学校都在做着虚假的就业率统计和报告,但是有些学校有些院系的教育探索已经在几年前就开始了,比如有些学校的计算机院系几年前就成立了实验室,引进了实训的教学模式,现在又在积极探讨本身引进企业的教育产品和模式,应该说这些学校已经开始思考教育本身的问题、解决途径和自身的价值了。
企业首要考虑的不是教育问题,却间接地促进了教育的改革和对教育本身的思考和探索。企业一开始考虑的是如何能获取更多更好的能快速胜任工作的人,于是一些企业在相关的高校建立了定制培养班,按照自己企业的要求和实践培养大学生,然后招募其到本企业工作。而一些培训公司也应运而生,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训练后的大学生相对会更快地胜任工作。有些民营教育机构更是集合这两种方式,直接模拟企业的技能环境,请企业的人来授课。这些企业和相关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而随着经济危机的到来,各种各样的教育形式及补充教育形式的优劣势凸显出来,这对教育本身的思考和探索无疑是一件好事。
三、大学生就业难如何解决
很多培训机构认为__年将是就业培训的又一个转机,毫无疑问,对于找不着工作的大学生,培训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尤其是很多机构还承诺负责就业。但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是,就业形势不好的情况下,很多培训机构的承诺并不能兑现,而很多认证培训除了一纸证书外,并没有为参训者带来更高的附加值,连参加培训的人自己都知道,这是自欺欺人的没有办法但又不得不试试的办法。
而一些真正关心培训内涵,注重技能提升的培训机构,如果没有承诺就业出口,如果没有相关的证书,吸引力也是有限的。如果承诺就业但不能兑现,无疑是饮鸩止渴,还是自取灭亡。因为大学生真正关心的是能不能找到工作,能学到真正的本领如果找不到工作,和没本领没有什么差别。
问题在于能不能找到工作上了,这是企业的事情。但是目前情况下,保守和收缩策略的大绝多数企业,不可能招聘大批没有经验的新员工,因为企业首要解决的问题是生存,为新员工支付的薪水是企业直接成本,这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
于是政府出面了,出台了一些财政政策,企业接纳大学生可以得到补贴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政府要求半年后企业必须接收该员工,而大多数企业不能保证半年后经济形势会好转,因此不愿承担这样的用人风险,因此对于这一政策也并不敢尝试。
是不是可以将这些综合起来考虑呢?大学生要解决的是工作的问题,很多人只要是有个工作不赚钱也可以,企业也要考虑如果经济形势好转人才补给如何解决,政府考虑的是大学生有工作干可以解决一些突出的社会问题。那么在此阶段,大学毕业后可以视为见习期,由企业接收并进行实际工作的训练,当经济好转的时候,企业就会储备了一定的补给人才,而大学生无论选择是否留在该企业,都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工作技能,求职也不再是一件难事了。而政府的补贴可以一部分用于补贴企业实训的人力成本和场地设备成本,一部分用于补贴大学生的见习期间的生活费用,这就解决了企业的一部分问题,也解决了大学生家庭负担的一部分问题。同时一部分培训机构也将发挥一定的作用,对于培训机构来说,真正要考虑的应该是究竟能够给受训者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带来多大的价值,作为补充教育形式的优势是什么,考虑的不仅仅是就业难带来的收益机会,更应该是对教育本身的思考。
总而言之,目前既要解决大学生掌握实际工作技能的问题,又要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问题。因此,政府的补贴的钱要花在刀刃上,避免钱花了,大学生只是延期几个月失业的情况发生。大学生自己花钱参加培训,更要花在刀刃上,要真正考虑能否学到真实的本领。
这是解决目前问题的途径之一,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还是教育本身的探索和实践。问题一直都存在,经济危机只不过是让问题体得的更加尖锐,如果能借助这次经济问题,加快对教育的探索,加快政府职能的探索,加强企业和高校的更深层次衔接,对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于未来中国的发展,也许是件好事。问题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的,所以解决问题的过程也不会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各个角度,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侧重点,逐步来解决这一问题。
调研就业工作报告篇6
为进一步研究分析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毕业生就工作具体措施,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开展本项调研工作。
一、调研工作组及人员组成
为确保本次毕业生就业调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人文学院毕业生就业调研工作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毕业生就业调研工作是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环节,本次调研将为下一步开展就业工作提供依据。
二、调研目的
了解我院就业工作的现状、毕业生对学院的要求,提出就业对策措施,适当提高就业率。
三、调研内容
(一)今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的形势是十分严峻。
1、20__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413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云南省高校毕业大学生与20__年相比增加2万。
2、“十一五”期间,需要就业岗位163万,只能提供就业岗位100万。
3、今年地方乡镇合并,到国家机关就业难度较大。
4、国有企业减员增效,不可能吸纳太多的大学生就业。
5、用人需求向重点大学集中、向研究生集中,地方院校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人文学院研究生数量有限。
6、高校毕业生“重心”下移受阻,由于下岗失业人员、中学毕业生、农民工等的抢占,一些低端岗位被占领。
7、研究生就业率出现下降的趋势。
8、近年来待就业毕业生有增加的趋势。
9、社会的有效需求赶不上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
10、农大的优势就业专业是农科类,人文社科处于不利地位。
(二)毕业生就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除了就业形势很严峻外,学生的就业观念是影响学生就业的主要原因,目前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正在进行改革,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减员增效,不可能提供太多的岗位,然而,我院20__届毕业生73%的选择国家机关,76%的选择事业单位,62.5%选择国有企业。这种供需状况的不平衡,是影响就业率的主要原因,为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学院目前正在开展就业讲座,但是56%的学生在校外实习,也有的学生忙于找工作,因此,听讲座的学生较少。毕业生就业工作档案管理较为混乱。毕业生就业工作材料报送不及时。
(三)毕业生签约状况。
20__年我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57.63%,年终就业率为86.2%。20__年我院的毕业生96人,其中社会工作40人,森林保护专业56人,可能找到工作的有12人(其中,森林保护专业9人,考取研究生2人,社会工作1人),目前的就业率为12.5%。
(四)学生的要求。
扩大专业介绍(尤其是社会工作专业),增加宣传力度,提供就业信息,联系用人单位,开展就业辅导讲座,提供实习和实践锻炼机会,帮助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解决不能报考公务员的问题。
(五)工作对策。
1、做好毕业生就业信息发布工作。编印《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毕业生就业信息》(主要内容:学院简介,专业介绍,毕业生个人基本信息)发往各相关单位。本项工作在20__年4月20日以前完成。进一步加强网络建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供和发布网络信息,实现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双向互动。
2、积极联系用人单位。首批邀请的单位15个,邀请函已发出,4月8日以前争取联系单位达30个。
3、聘请就业顾问,拓宽就业渠道。拟聘请3—5名就业顾问,现已聘请了一位(证书已发),就业顾问将动用其良好的社会关系为毕业生拓展就业渠道。
4、开展毕业生就业讲座,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提高毕业生择业技巧和改善毕业生就业心态。20__年上半年讲5讲,在4月8日以前讲3讲。
5、加强毕业生就业档案管理,理顺毕业生就业的各项工作。
6、从20__年开始面对大二、大三学生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讲座。就业指导注重面试素质,不单单讲有关简历、面试、政策法规,还着重讲解试用期的相关注意事项,还专门开设若干课时对此进行介绍。学院应结合学校毕业就业指导讲座的情况,有选择的安排政府主管就业负责人、就业指导专家、知名企业人力资源主管、就业顾问和专业咨询公司的专家来校为大学生开展就业系列讲座。
7、在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方面,通过院学生会开展一系列喜闻乐见的活动,如:完美简历比赛、就业征文、模拟招聘大赛、职业证书展示会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职业启蒙,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