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准备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提供情感支持和关怀,认真准备好教案可以让我们的课堂更加丰富有趣,下面是大爱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通用7篇,感谢您的参阅。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写景、怀古、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2、培养学生鉴赏诗歌时的自主、合作、探究本事,掌握常用的鉴赏诗歌方法;
3、理解词人复杂的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1、分析,比较,归纳,感悟豪放词的风格特点;
2、理解词人复杂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三分钟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板书课题、作者)
二、解题、作者及背景。(教师略作提示)
1、念奴娇,词牌名,念奴是唐天宝年间著名歌妓,调名本此。
2、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一生宦海沉浮,但文学艺术成就颇丰。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上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又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在文学史上并称三苏。
3、写作背景:乌台诗案。元丰二年,苏轼因被指作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此词是游赤鼻矶时的感怀之作。
三、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正音强虏(lǔ)华发(huā)羽扇纶巾(guān)还酹江月(hái)(lèi)
释义一尊(通樽,酒杯)华发(通花,花白)大江东去(名词作状语,向东)灰飞烟灭(名词作状语,像灰一样,像烟一样)
句式①故国神游:倒装句,宾语前置,应当为:神游故国。②多情应笑我:倒装句,宾语前置,应当为:应笑我多情。
2、品评朗读,感悟词情。
①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全词。读后教师作诵读指导。
②配乐朗读,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词的意境。
(有感情地朗读诗词,我们才能理解作品,神交作者。关于如何朗诵这首词,还有一则小故事,请大家看屏幕。)全文在那里就不再赘述,请大家看那里面有句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本词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意境开阔,画面壮丽,气势雄浑,应当读得铿锵有力,慷慨洒脱。(下头就请大家把自我当作关西大汉自由朗读全词!)
好,读得很认真!词的节奏感很强,朗读过程中要注意断句及韵脚,四字句22;五字句23;六字句24,韵脚其实就是每句话的最终一字,韵脚字及一些动词、形容词都要重读。哪位关西大汉能自告奋勇地来朗读全词。(鼓掌)
读得不错,有点关西大汉的味。下头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我国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焦晃教师的精彩配乐朗诵,再次去感受全词豪放的风格。)
3、理清结构,把握全词。
从词的结构上来说词一般分为上、下阕,从章法上说,词的上阕大多侧重写景,叙事,下阕则侧重抒情。
四、合作探究,鉴赏词句。
1、自由朗读,交流讨论,质疑释疑。
提问:你最喜欢词中的哪些语句,简要说明理由。请同学们各抒己见。(一般只作肯定,适当评点。指出学生的一些不足之处。)
(第一句,师提问:读得很有气势。它起首就是一个江,这条江是怎样的一条江一个字
生答:大。
师提问:大。它不说流、不说淌等,说什么说淘。淘的程度怎样样
生答:尽。
师追问:淘了多少时间
生答:千古。
师继续追问:都淘些什么人物
生答:风流人物。
师总结:词开篇就将赤壁放在了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下,把江水、浪花、千古风流人物融为一体,创造了一个旷远、深沉的意境。)
2、重点探讨研习。
①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⑴哪些字用得好(学会品味语言也是诗歌鉴赏的重要本事,我们在分析写景的资料时要异常注意一些动词和形容词。我们一齐来看此句哪些词写得较好。)
乱:岸边山岩之险怪;穿:陡峭山崖的高峻;惊:江水之汹涌;拍: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卷:波涛力量之大,展开阔大雪浪图。
⑵文中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描述了赤壁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修辞从几个角度基调怎样
字词特点角度修辞基调
乱险怪形夸张豪迈奔放
穿高峭
惊汹涌声比拟
拍水石相击
卷狂澜奔腾形比喻
雪水色纯白色
(你能把画面描述出来吗经过这些意象的分析,为我们营造的怎样的意境呢)
总结:一切景语皆情语寥寥数语,便勾画出了它的雄伟壮丽,会令人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从而为下阕追怀周瑜渲染环境氛围。
(好,说得都不错。我们一开始就说三国群雄的文韬武略,涌现出这么多的英雄,为什么苏轼偏偏就对周瑜情有独钟呢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②探讨:作者为什么选择周瑜作为怀古的对象(自由发言)
其实词中有作者自身与周瑜之比,请你填写下表,对此加以分析。
(比较了之后,我们就不难理解作者为什么选择周瑜作为怀古的对象)
主要是抒发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情,引发自我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怀古伤今,感慨万千。借周瑜的年少有为来感叹自我的事业无成、壮志难酬、年华虚度。
③探讨:如何理解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分组讨论)
(一种理解是此时苏轼自我解脱,比较达观;一种理解是此时的苏轼消沉,愤懑无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大家是如何理解的请分组讨论,派代表发言。)
对大家的发言,我们作一小结。
大家想想,苏轼此时已经47岁了,他被贬到黄州,游览赤壁,如画江山,又想周瑜三十四岁时,就指挥赤壁大战取得胜利,名垂青史,立下赫赫战功,肯定深深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年华老大,功业少成。可是,苏轼毕竟是苏轼,他生性旷达洒脱,他并没有真的消极,人间就如同梦境一般,何必过于执著呢他异常洒脱,洒酒祭奠江月。这就是苏轼的生存智慧,这就是苏轼的达观态度,也是苏轼的诗意人生。
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同学们以后也必然遇到种种挫折、打击和磨难;人的一生也会面临许多的选择与诱惑,你将何去何从呢从苏轼和他的作品中,或许我们能找到需要的答案。
3、小结全词。
全词由大江带出,写景、怀古、抒情浑然一体,洋溢着一种缅怀英雄、追求功业、寄情自然的豪放活力。那么学习了这首豪放词的代表作,它豪放体此刻哪些方面呢景之壮,人之豪,情之达。
我们学习了诗歌鉴赏的常用方法:知人论世、品味语言、分析意象、辨析表现方法,体验情感。
最终,我们一齐来再次团体朗读全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豪放词,体会豪放词的风格。
能力目标:体会
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品味鉴赏诗歌的语言。
情感目标:在字斟句酌中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重点
“还原”——通过对字词运用的探讨和想象,还原写景之状。
“体悟”——通过对诗歌内容的挖掘和诵读,体悟苏轼之情。
一 交流热身
二 在朗读中初步感知豪放的特点
抽读一生,初步体会豪放词的特点
师: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豪放词的代表,你觉得“豪放”体现在哪里?
学生1
学生2
学生3
三 在字斟句酌中深入领会豪放特色
1、写景气势磅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朗读另一版本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说说你想象中“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这一句所描绘的图景。与课文比较后,你觉得哪一种版本更能体现豪放的特点?
学生回答
2、战争场面和英雄形象
通过词语的本义和上下文的揣摩,领会相关评点,体会英雄豪情。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周公瑾青春年少,意气风发,外有明主知遇,内有娇妻相伴。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参照上述评点,试着描述自己品味下列诗句的过程: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3、诵读指导:
从两个不同版本的比较中,给我们一点诵读启示,有一些动词,在诵读时需要我们放慢节奏,加重语气来重读强调。比如“淘”、“ 乱”、“ 穿”、“ 拍”、“ 卷”等。
学生齐读
教师小结:第一次反思
1、回想一下,初读本词,你注意到了自己在诵读时所涌起的豪放之感是怎样产生的吗?
2、你能否通过想象在头脑中呈现出那气势磅礴的写景画面和指挥若定的周瑜形象?
四、在比较中体会词的豪放内涵
咏 赤 壁(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1、通过比较,体会诗人的情感。
朗读李白的《咏赤壁》
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相比,你发现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念奴娇·赤壁怀古》在写周瑜的时候突然把笔锋一转,引出词人自己。这也正是咏史和怀古的区别。题是赤壁,心实为己而发。赞美周瑜,实际是为了和诗人自己进行对比。无论是写景,还是英雄形象的塑造,都是为了作者能更充分地抒发自己的情怀。
2、通过互文性阅读,进一步体会诗人旷达的豪放之情。
资料链接:
资料一:
对于“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断句和理解,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的意见。
1、断句为“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故国神游”的主语是苏轼, “多情应笑我”是“应笑我多情”的倒装。整句话是指诗人自笑在青春不复的时候,还怀想“风流人物”,太多情了。这体现了苏轼在人生失意时的自我嘲解。
2、断句为“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故国神游”的主语是周瑜,“多情”实际是“多情人”,“多情人”指的是“周瑜”。周瑜之笑,饱含着诗人对自己身世的深沉感慨。
资料二:
1、建安三年(公元198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 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同年,周瑜迎娶天姿国色的小乔。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周瑜在赤壁大败曹操。
2、《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谪居湖北黄州游赤壁时的怀古之作,这时作者四十七岁。
3、(在黄州期间他开垦“东坡”,建造“雪堂”,参禅悟道、研习书法、广交朋友)苏东坡这种解脱自由的生活,引起他精神上的变化,这种变化遂表现在他的写作上。他讽刺的苛酷,笔锋的尖锐,以及紧张与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现的, 则是一种光辉温暖、亲切宽和的诙谐,醇甜而成熟,透彻而深入……他现在所过的流浪汉式的生活,我们很难看做是一种惩处,或是官方的监禁。他享受这种生活时,他给天下写出了四篇他笔下最精的作品。一首词《赤壁怀古》,两篇月夜泛舟的《前后赤壁赋》, 一篇《承天寺夜游》。(林语堂《苏东坡传》)
4、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阅读资料链接,结合对“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断句的理解和背景知识,你认为“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所流露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诵读指导:南宋俞文豹《吹剑录》记载:“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最后我们一起再铿锵有力地诵读全词,感受诗人的豪放、旷达之情。
四、教师总结:
第二次反思:
联系课堂学习的环节,进行反思:
2通过本课的学习,是否给你了这样的启示:读一首怀古词,需要自己去关注写景、咏史、抒情的结合,历史与现实的融合。(怀古词的阅读图式)
教师总结:诗人创作怀古篇章,并非单纯是为了抒发“思古之情”,而是站在现实的岸边,去体察历史。在历史中衬托现实,在现实中反观历史,这就是“历史的回声”,这也正是本专题的精髓所在。我们在学习这个专题的其他课文时也要注意把握这一点。
五、应用与拓展
对于“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断句和理解,还有学者认为,断句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故国神游”是诗人做梦回到家乡,“多情人”是指苏轼的亡妻。“笑我”、“早生华发”句,是对小乔夫婿之雄姿英发而言。结合苏轼的两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谈谈你的看法。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苏轼及其创作
2、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3、掌握一些常用的鉴赏诗歌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用典的贴切自然
*诵读本词
三、教学难点: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三、教学方法:谈话法 讨论法
五、教学时数 1
六、教学步聚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先来颀赏一首由我国著名男中音歌唱家杨洪基的《滚滚长江东逝水》,同不们可以任自己的思想任意驰骋在古战场。 让我们踏着这雄浑的男声独唱,走进三国走进赤壁走进《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 生谈对苏轼的了解。
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
从元丰二年(1079)到元佑元年(1086),苏轼在黄州生活的这七年,对苏轼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黄州团练副使仅仅是个虚名,他不仅没有俸禄,而且受到监督,当时苏轼在许多信里反复叮嘱友人“看讫,火之”,“传闻京师,非细事也”。他在黄州城东开垦了十亩荒地,田旁筑一茅屋,辛勤躬耕,自得其乐。黄州的生活使苏轼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方面,他观察问题变得比较通达,在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背后,仍然坚持着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另一方面,又产生了较为严重的逃避现实的消极思想。
才华横溢的苏轼
文“ 唐宋八大家 ” 词“苏辛” 诗“苏黄” 书、画“宋四家”
(三) 反复朗读本词(正音,生多读)
本篇是苏词中具有豪雄气格的代表作,是北宋词坛上最为引人注目的
作品之一。它写于宋神宗元丰五(1082)七月。当时,由于苏轼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贬谪到黄州,这首词是他游赏黄冈城外的赤壁矶时写下的。
(四) 生分小组表达阅读感受,派代表发??
(五) 讨论要点:
1、总领全词,江山如画,英雄可敬,而“淘尽”二字与篇末功业无成的感慨也相呼应。为全词设置了一个极为广阔的空间和甚为悠远的时间背景。
2、分析景的特点及其作用
大江、故垒、乱石、惊涛(实景)
强虏(樯橹)灰飞烟灭(虚景)
景物特点:气势宏大 雄奇壮丽
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3、为何写人物周瑜
周瑜:
“遥想”二字领起的六句都是抒发对周瑜少年得志的仰慕。“小乔初嫁”写他婚姻如意;“雄姿英发”写他威武英俊;“羽扇纶巾”写他风流潇洒;“谈笑间”写他临阵从容;“强虏灰飞烟灭”写他战功卓著。
(六) 生反复朗读本词
(七) 小结:通过这首词的学习,同学们要对词的豪放风格有个感性认识,掌握词中的重点字词,体会情景结合的技巧和用典的贴切自然。
(八) 教后感: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篇4
教学目标:
一、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二、体味诗人在追慕古人时所表达的壮志难酬的感慨。
三、学生在诵读学习的基础上了解豪放词的基本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苏轼的豪放词风
教学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前面我们学习的《赤壁赋》吗?苏轼借江水、明月、清风这些自然意象,阐述了事物具有“变”与“不变”的二重性,让我们回顾一下。(师生齐背“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壮美的自然成为身处困境的诗人认识人生的凭借,但汹涌的江水并没有洗尽诗人的无限愁绪和壮志。触景生情,诗人心中激荡不已,吟出了一首传诵千古的佳作。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嘉佑二年。与弟苏辙中同榜进士。因与当权派政见不和,屡被贬官,甚至在1079年被人告发作诗讽刺新法而被捕入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其文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爽,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合称“苏辛”,对后代很有影响。书擅长行、楷,既取法前人,又自创新意,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可以说,他的诗、词、文所表现的豪放气概及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
本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是苏轼游览黄冈城外赤鼻矶后所作。被贬斥到黄州任团练副使的苏轼,身感年岁渐老,事业功名未有所成,郁郁于心,观景顿生种种联想。
“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这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伸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三、指导诵读
这首词历来被视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应当读得铿锵有力,读出豪壮之气,表现出作者对历史上这场战争的向往和对英雄的景仰;最后的感慨语句应读得洒脱,不要作低调处理。
(先学生读,老师鼓励、纠正;学生再读,老师再鼓励、再纠正;老师范读;最后学生读,掌声鼓励)
四、题解
念奴娇:词牌名。
怀古诗:通过对古人、古事、古迹的描绘或讽刺或怀古伤己,或发表某种感慨。
五、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师问:
①本词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上片:写景。下片:怀古伤己)
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③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以上问题主要考察学生的预习情况,学生怎么理解的就怎么回答)
六、鉴赏要点
(下面让我们具体感知这首词)
思考:分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话的含义。
提示:写出了长江汹涌奔流之状,显示出了诗人的开阔胸襟。长江奔流不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多少英雄壮举都出现在这个地方,又随它东去而不复返。想到此,诗人心潮自然激荡不已。
讨论:诗人为什么不写长江平静之景?
提示:用雄浑的长江衬托出英雄人物威武雄壮的业绩和诗人内心的不平静。
思考:描写赤壁诗人主要抓住了它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提示:山:险峻雄奇,水:汹涌澎湃。
讨论:“乱石崩云,惊涛裂岸”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你更喜欢哪一句?
提示:“崩云”击碎了云层,写出了山石直冲云天的力量。“裂岸”写出了波涛撞击江岸的力度。“穿”写出石壁的高峭、直插云霄的态势。“拍”写出江水撞击江岸时波涛的汹涌奔腾,“穿”“拍”运用比拟手法,使画面形象、富有动感。(不拘泥于一种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思考:“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起什么作用?
提示:“江山如画”承上,“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状景过渡到述人,十分自然。诗人这一声惊叹将怀古之情和江山之胜融为一体。“一时多时豪杰”是虚写,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片写周瑜作了铺垫。
思考:诗人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周瑜?
提示:小乔初嫁、装束、功业。
讨论:
1、写小乔为什么用“初嫁”而不用“出嫁”?诗人写周瑜为什么却提及小乔?
2、“强虏”也作“樯橹”,你更喜欢哪一种?(苏教版作“强虏”)
提示:(第一问)用“初嫁”体现出周瑜新婚不久,春风得意,年轻有为,英气不凡。写周瑜当年风流俊雅,奋发有为,艺术地以“小乔”来映衬周瑜,让美人衬英雄,英雄更生色。另外,小乔之姐大乔系孙权之嫂,所以周瑜与孙权外托君臣之义,内有葭莩之亲,能取得孙权的绝对信任,这是他能够建功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
(第二问)“强虏”体现了曹军的勇猛强壮。就是这些勇猛强壮的军队,却在具有儒雅风度的周瑜的谈笑之间被打得溃不成军,更加显示出周瑜的指挥若定,战果辉煌。“樯撸”用的是借代的手法,代战船。“樯撸”与“灰飞烟灭”搭配,这句写出了曹操的战船被战火烧毁的破败景象,同时与周瑜的从容闲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以上答案仅供参考,学生不必拘泥于一种说法,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诗人由周瑜非凡的胆略和建立的盖世功业联想到自己年过半百却功业无成,不仅感慨万千。发出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感叹。
思考:“多情应笑我”应如何理解?
提示:从句式上来讲是倒装句,应为“应笑我多情”。与之相似的句子还有“故国神游”“早生华发”。“多情”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常用词语,有多种含义,这里指诗人建功立业的愿望。是诗人的自嘲,对英雄的仰慕与壮志难酬的无可奈何。
讨论:有人说结尾具有消极色彩,你是怎么理解的?“人生如梦”又作“人间如梦”你更喜欢哪一种?(苏教版作“人间如梦”)
提示:不具有消极色彩。《念奴娇·赤壁怀古》虽是苏轼谪居黄州期间所作,但他毕竟是个旷达之人,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人间如梦”两句,貌似超脱,实际上只是诗人在遭受压抑情况下的自解之词,诗人并未想到隐退或表现及时行乐。“一尊还酹江月”不过是要向“江月”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上述几句虽显苍凉,但总观全词,这种苍凉只是豪放的补充,二者并不矛盾。
喜欢“人生如梦”。“人生如梦”是侧重于自身来说的,表现了自身的坎坷与无奈。苏轼一生称得上是跌宕沉浮、命运多舛的,他颠沛流离,天南海北,奔波不歇。苏轼的无奈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情愿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思索。
喜欢“人间如梦”。“人间如梦”之说,是侧重于世道来说的,体现了世道的艰难与变幻莫测。苏轼总结自己一生,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造成这种“失意”的原因,是满怀一腔报国之志的诗人,没想到会卷入到一场政治纷争之中,成了朝廷各帮派斗争的牺牲品。“人间如梦”是诗人对当时黑暗世道的无奈与控诉。
(上面问题的提示仅供参照,学生的回答应提倡多样性,只要是体现了学生自己思维的结果,即使有偏颇,也应肯定。)
小结:诗人面对汹涌澎湃的长江,感慨万千,联想到历史上曾经在这里建立过盖世功业的英雄人物,继而想到自己年过半百却功业无成。从而抒发了对英雄人物的仰慕和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
思考:《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豪放派的代表之作,其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
①描绘壮阔之景。
②刻画豪迈之人,如周瑜。
③抒发豪壮之情。
(具体结合本词分析。)
补充资料:
……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之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七、感悟人生:
人的一生不会一帆风顺,当我们遭遇不幸时应如何对待?展开讨论(提示略)
八、课后作业:
1、试比较苏轼与李白
提示:选取他们其中一首诗词进行比较,也可搜集他们更多的诗词进行某一方面的比较或多方面的比较。
2、给《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一个mtv的脚本(以诗人吟诵本词贯穿始末,设计几组镜头镶嵌其中)。
九、教后记: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无论备课多么充分,设计多么周密,在其实施过程中都会暴露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完后,我对学生进行了调查,并认真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了一些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己的范读仍不够好,有几个地方感情抓不准,诗词的豪放特点体现的不够。
2、对教材的挖掘还不够深入,特别对是“怀古”与“伤己”的结合认识不够。
3、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不高,教师有灌输答案之嫌。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篇5
一、教学目的:
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用文字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能够感词人所感,让学生体味艺术美的感染力。
3、掌握常用的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培养对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二、教学设想:
1、通过诵读、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品味深厚独特的艺术魅力。
2、注重古典诗词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科学地品评课文,真正领悟作品对于当代读者的人生启迪:在珍惜生命、奋发有为的同时,只有摆脱患得患失的羁绊,才能获得一个欢乐的人生。
三、教学时数:1课时。
四、阅读准备:
1、查资料,了解作者及与作背景(略),并制成卡片。
2、借助注解和工具书正音、正义、疏通词语。
3、熟读课文。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宋代词人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己,醉书一曲《念奴娇》,让世人传唱。(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赤壁风景图及苏轼原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这篇传世佳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完成:
(1)拿出预习卡片,熟悉作者及创作背景。
(2)自由朗读,揣摩作者的情感。
2、运用多媒体播放影片范读。
3、学生齐读。
4、小组讨论,交流自学所得。
(1)说说你对这首词的感受。
(2)提出你不能理解的词句。
5、教师小结:这首词是苏轼游赤壁古战场,因眼前之景,忆往昔之事,感自身处境,抒自己情怀。
(三)、品味赏析:
1、阅读上阕,讨论。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上阕,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①文中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描写了赤壁怎样的景色?
②用了什么修辞?
③从几个角度?
④基调怎样?
⑤营造了怎样的诗歌意境?
(2)请学生试着用尽可能优美的语句把写景部分的语句再现出来,体会诗歌的意境。
滚滚东流的长江汹涌奔腾,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搏击着江岸,滚滚的江流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
(3)面对壮美的赤壁景观,很自然地会想到曾经活动在这里的英雄,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想象曾经在此的英雄。
过五关斩六将的关云长,一声断喝长坂坡上的猛张飞,方天画戟无人能敌的俊吕布,运筹帷幄,世所难当的诸葛亮。
2、学生自由朗读下阕,思考问题,完成下列问题。
①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描写周瑜的?基调怎样?
②作者自身的状况又是怎样的?基调怎样?
3、学生思考:
对周瑜的追述是表现的是一种理想,而落泊失意是一种现实,感情基调的矛盾实际反映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作者是如何解决这种矛盾的:“人生如梦”,人生是短暂的,虚幻的,又何必执着?
洒酒入江,以酒祭月,是希望万古愁怀随江而去,感慨和动作中表现出一种超脱与旷达。
4、总结全文。
(1)内容:感怀、写景、咏史、抒情。
(2)基调:昂扬、感奋、豪迈、苍凉。
全词写景、怀古、抒怀,三者完美结合,浑然一体。
(四)、拓展延伸,比较提高。
1、阅读比较豪放词和婉约词的风格差异。
(1)投影显示《雨霖铃》。
(2)教师用俞文豹《吹剑录》中的文字总结:
①婉约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扬柳岸,晓风残月”。
②豪放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2、有人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含有消极成分,试结合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谈谈自己的看法。联系现实生活实际,说说当代青年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观。
这是个拓展性话题,不在于形成统一的结论,而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篇6
一、教学理念
本课教学设计是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来设计教学目标。同时本课也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人文功能以及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的思想来指导整个教学设计。
二、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三第二单元唐诗宋词中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鉴赏唐诗宋词,在反复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它的意境。本篇是此单元第八课《词七首》中的第三首,它是承接前面两首婉约派词风的词作之后,是第一篇豪放派风格的词作,在本单元中地位十分重要,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对本词的学习。本词运用了烘托和映衬的表现技巧,用豪迈的情调抒写胸中块垒,表达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此阶段的学生的特征是他们的认知内驱动力和自我提高驱动力是他们学习的主要动力,高二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强了,对新的知识具有更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需要为他们营造相对自由、活跃的课堂气氛;从心理上看,高二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仍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当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突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并需要老师积极引导和启发。
四、教学目标
鉴于以上的教学理念、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设置了以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诵读诗词,感悟本文的豪迈词风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教学重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旷达豪放的意境,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树立爱国、报国的宏大志向。(教学难点)
五、教学法
1、诵读感悟法
2、谈论归纳法
3、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一、渲染意境,激发兴趣
?滚滚长江东逝水》音乐导入,同时多媒体将展示赤壁的图片。在课堂上渲染一种旷达豪放的情境,让学生在影像的感染下进入新课的学习。
依据: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古诗教学中,以图片和音乐相配合的教学导入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创造出生动形象的艺术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质疑释疑
1、听读
先听录音范读,接着学生再齐读三遍。同时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整体感悟全文的豪迈情怀。
依据:此环节运用了诵读感悟法,体现了知识与能力目标即诵读诗词,感悟本文的豪迈词风。诗歌是需要吟诵的。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宋词更是需要反复诵读,方能感悟其永久的魅力。通过诵读,激发学生的想象,并促进其会意、入境、动情。
2、质疑
在诵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并提出问题
3、释疑
老师把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成几个方面,然后分组讨论,并选出代表发言。最后老师点评总结。
依据:这两个环节的设置运用了讨论归纳的教学法,是为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从无到有,从质疑到释疑,是阅读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高。这也体现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和审美能力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三、自学探索,交流评议
在这个环节。我设置了三个问题。
1、本词的上下阕分别写的是景和人,这样写的目的何在。
2、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豪迈的词风,请你归纳。
依据:设置的三个问题由浅到深,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和接受心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是交给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使学习成为一种活动。施教之功贵在导学。本环节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自己先前的知识积累的条件下思考新问题,探索新知识。
四、温故知新,布置作业
结合以前的学习以及课后收集的资料,请同学们谈谈“我心中的苏轼”,文体不限,课后写一篇随笔。
依据:作业的设置是为了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温故方能知新,让学生课下搜集资料,也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体现了新课标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有利于学生的多元的个性化解读。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反复吟咏成诵。体会苏词豪迈词风。
2、掌握情景交融写法。
3、领会词人借景来表达复杂的情感。
?教学模式】
诵读法旁批式
?诵读法】:就是并用心、眼、口、耳出声阅读的一种教学法。传出文字的情趣,畅发读者的感兴,它可以边读边想象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然后再用语言把想象中的画面描述出来。其标准:声情并茂合一。其精髓:熟读精思,口诵心惟。
?旁批式】:在正文旁边写的评语。旁批就是对字词句的含_释,或内容的深入理解,或写作技巧的分析,或由此引发的联想想象,或语言风格的品味,或人物性格的分析,或人物潜台词的填补,或前后的钩连,或读者的抒情议论,总之它就是认真品读原文,在把握原文的基础之上不断追问、不断思考、不断创新、不断有所获的过程。力求简明扼要,言简意赅,语言凝炼精辟,一语中的。其标准:准——整体把握,准确理解;深——品味语言,深入挖掘;美——显现积淀,体现文辞美。
诵读是旁批的基础,旁批是诵读的提升,两者相依相随,互为促进。
教学过程
激情导课积蓄情感
林语堂先生曾这样评价一个人,说他“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_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瘾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对,这个人就是苏轼,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不一样的人生。
(课前分发苏轼的材料,尤其“乌台诗案”前后、诗文书画成就以及后人对他的评价,便于学生能角度了解苏轼,有助学生对文本的解读。)
初读——把基调
宋朝俞文豹在《吹剑录》中记录当时咏唱苏词花絮,从中可看出苏柳的不同词风,那就是苏豪柳俗。(展课件)
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我们也来唱一回“大江东去”,朗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把准其情感基调。
学生朗读,教师巡视,读读议议,与学生探导朗读技巧,把准节奏和情感。
学生甲:朗读……
师生点评。再读。
学生乙:朗读……
师生再点评。再读。
学生丙:朗读……
…………
结合写作时代背景和借助课前发给的资料,知人论世,让学生热烈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定准调子,明确:
整首词基调:自豪,陶醉,敬佩。
第一句:有感叹回忆之感。读出陶醉之情。“千古风流人物”,稍微重读,缓慢,渐渐地把调子提上去。尤其要反复揣摩推敲这一句,因为它是真正体现苏轼的豪迈词风。
第二句:调子降下来,抒情,平缓,读出向往之情。
第三句:升调,语速要快,有节奏感,“穿”“惊涛”“拍”“千堆雪”要重读,读出排山倒海的气势来。
第四句:降调,轻柔平缓。
第五句:“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读出平和,羡慕;“雄姿英发”读重音,读出崇拜无限仰慕之情。
第六句:“羽扇纶巾,谈笑间,”轻松,潇洒,尾音加重,拖一字一音,为“樯橹灰飞烟灭”积蓄情感,“樯橹灰飞烟灭”读升调,语速稍快,读出指点江山镇定自若的气概来。
第七句:神游之感,有点不知不觉地远逝,读出缓慢而空旷之感。
定完情感基调后,再鼓励学生自读,试读,范读以致背诵。自个揣摩品味苏轼词豪迈风格。
品读——明写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再一次品读。从小学到高中学了不少的诗词,比较《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的写法是否一样,(一样)。请用一两个字来概括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
明确: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写什么景?抒什么情?
下面让同学们利用旁批式学习法,各抒己见。
写景: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旁批点预设:时间:大浪淘尽。背景:波澜壮阔。人物:众多、风流。区分“风流人物”与“英雄人物”异同。如此恢弘的场景有何用途?(面)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旁批点预设:方位词对比,东——西,一逝去一永存。用词严谨——人道是。挖掘“三国周郎赤壁”的真正内涵。(点)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旁批点预设:手法——夸张、拟人、比喻。角度——高低远近。色彩——碧蓝、浑黄、洁白。作用。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旁批预设点:结构——承上启下。写法——虚实结合。铺垫照应。与毛泽东的“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异同。
综合旁批点预设:写景点面如何有机结合?
旁批展示:
学生甲:……
师生点评……
学生乙:
师生点评……
学生丙:
师生点评……
小结:上阕咏赤壁,着重写景,为描写人物作烘托。前三句不仅写出了大江的气势,而且把千古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表达了对英雄的向往之情。假借“人道是”以引出所咏的人物。“乱”“穿”“拍”“卷”等词语的运用,精巧独到地勾画了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写出了它的雄奇壮丽景象,从而为下阕所追怀的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
抒情: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旁批点预设:—历史的真实,艺术的真实,联想到如今许多名人雕像。“遥想”引发的情思。英雄配美女……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旁批点预设:从言谈举止分析周郎的形象(外在——英俊潇洒,风流倜傥。内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手法——樯橹(借代)、灰飞烟灭(夸张)。从周郎联想到谢安,同样风流倜傥、决胜千里之外,苏轼为何不选谢安?或者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旁批点预设:“我”多情,有什么情?为何“华发”早生?李白有“举杯消愁愁更愁”,而苏轼却是“一樽还酹江月”?一仰一俯,可看出两人性格上有何不同?
综合旁批点预设:词人营造出一种怎样的意境?如何表现的?
旁批展示:
学生甲:……
师生点评……
学生乙:
师生点评……
学生丙:
师生点评……
小结:下阙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写“小乔”在于烘托周瑜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突出人物的风姿,中间描写周瑜的战功意在反衬自己的年老无为。“多情”后几句虽表达了伤感之情,但这种感情其实正是词人不甘沉沦,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表现,仍不失英雄豪迈本色。
(师生点评,必须结合学生旁批实际,同一点内容上,在指出精彩和不足的同时,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其中,敢于展示自己的杰作,可补充可延伸可反驳;不同点的内容上,启发他们有不同的见解,教师诱导的同时,要帮助学生匡正,不能放任自流,不能任凭他们天马行空)
美读——析情感
所谓美读,就是有选择的读,选自己以为精彩的词句,再三悟读,读出蕴含语言表象之内的真正意思,透过语言悟出情感,以达“熟读精思,口诵心惟”之目的。
调动学生思维和智慧,利用旁批,抒写自己读后感受。
旁批展示:
学生甲:……
师生点评……
学生乙:
师生点评……
学生丙:
师生点评……
从中概括本词要表达出的情感,往往有以下几种:
建功立业之说。从“雄姿英发”“羽扇纶巾”使“樯橹灰飞烟灭”的周郎想到自己。
自甘沉沦之说。从“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推测。“千古风流人物”又如何?最终不就大浪淘沙吗?就算儒雅风流的三国周郎而今又安在哉?
积极向上之说。从自己四十五岁还想像周郎一样能够建功立业想到。
多情伤感之说。从周郎得到孙权倾国之托到自己的“乌台诗案”比较预测。
人是个复杂体,苏轼更是如此。正因为复杂才塑造出丰满的人物形象。他的情感之所以复杂,还要到他的词中去分析和理解。教师要根据学生基础,因势利导,指导他们学会从具体语言环境中多角度揣摩人物情感,讨论、分析、整合,得出比较确切而被人普遍认可的答案。
总结:以饱含深情地背诵本词来结束本课教学。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