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范文网 >报告范文

区信息调研报告7篇

调研报告致力于为读者呈现经过系统研究和分析的数据和信息,调研报告有助于分享知识和见解,促进学术研究和决策制定,下面是大爱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区信息调研报告7篇,感谢您的参阅。

区信息调研报告7篇

区信息调研报告篇1

1.1论文研究背景

从世界范围看,企业信息化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计算机开始大范围使用时期,但真正的企业信息化热潮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企业信息化进程要略慢一些,从九十年代开始逐步启动,但其整个发展进程受到了国家和企业越来越多的重视。

我国将不再重复发达国家先实现工业化再进入信息化的传统模式,而是把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起来,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1]。

随着融合了计算机、通信和信息处理技术的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家加大了推进信息化发展的力度。最新公布的xx-20xx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显示,自xx年以来,政府部门在打造电子政务信息化平台为引领,军队、公安、消防、金融、保险、电力、矿业能源、质检、工商税务、农业以及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等行业也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进程。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势不可挡的时代潮流。

近年来,移动通信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数字化和网络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值得注意的是,运营不足4年的移动业务现已成为中国电信第一大业务,从而推动中国三大运营商手机用户总量近10亿。尤其是3g智能手机已到了井喷式的增长,移动互联网第三方数据研究机构艾媒咨询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xx年二季度末,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数达到2.9亿户,环比增长15.1%。

随着通信技术和经济活动的提高,信息安全保障逐步引起重视。因此积极防御、综合防范,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作为信息化发展的保障。安全监控、应急响应、密钥管理、网络信任等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基础信息网络和国家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等关键因素逐步推进信息安全产品产业化[2]。目前国内各电信企业已经认识到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都不约而同的将推进。企业信息化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措施,结合企业的战略变革,开始建设和完善企业内的信息系统。电信企业希望通过企业信息化有效支持和促进实现企业自身业务和组织的变革,协助企业理顺业务流程,实现一流的客户服务和高效的组织运营效率,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确保企业市场竞争优势和长期可持续发展。

电信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对社会信息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影响,电信企业不但要实现自身的信息化,同时还要服务于其他行业,带动、推进其他行业的信息化进程。近几年,在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电信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发展和变革的浪潮席卷全球。

中国电信业经过多年的分拆、重组后,电信运营市场逐步形成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足鼎立的新格局。由于各企业存在业务同质、目标客户群重叠等诸多市场交叉,导致中国电信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而且动荡多变。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国际化趋势的发展,国内电信市场的竞争逐步向世界范围扩展。这种多变的竞争环境使各电信企业面临更加紧迫的生存与发展压力,只有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竞争新格局中处于不败之地。而企业信息化作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强有力的利器,是国内各电信企业的必然选择。

山东电信公司作为省内的基础电信运营商,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已经建成了一个技术先进、功能丰富的基础电信网络,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充分发挥网络规模、网络质量、业务品牌、运营经验等方面的企业竞争优势,再创新的辉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当务之急,作为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手段之一,企业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受到决策层的重视。随后山东电信实施了电子政务、平安城市、数字医院、海洋e通、智慧矿山、数字校园等30大类256个信息化项目的推进,逐步在政府、行业、企业和公共领域等信息化应用方面形成特色和亮点,特别是在城市应急联动、煤矿安全监控、海洋救援、森林防火、综合办公、数字集群调度以及物流、销售等20多个项目上得到优势应用,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的发展,无疑对现代企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促进了企业业务运作模式的转变,即从传统的业务运作模式转变到以信息技术运用为基础的现代业务运作模式。在基础通信业务市场份额不占优势的背景下,立足自身专业的专业优势,本着提高有效竞争力的原则,瞄准企业信息化强大需求,在项目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将项目管理的概念融入到信息化项目的实施的细节中,是山东电信的突破常规发展的战略措施。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国内外目前尚没有可借鉴的成熟思路,如何在新的形势下,通过提高山东电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障企业可持续健康的发展,成为山东电信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

1.2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目前由于通信技术的发展,即时通信(qq、微博、微信等)的多样性、3g智能终端的丰富,由于固网语音业务不断被移动业务、即时通信业务替代和分流,收入下滑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世界范围内的传统固网电信运行商正在经历一场全新转型的挑战,即拓展ict市场。

固网运营商只有创新经营模式、业务产品,才能找到新的出路。在转型模式的探索中,ict无疑成为固网运营商的重要转型方向之一。国际上很多运营商,如bt、德国电信,其ict业务都己经占到了20%左右,而中国电信刚刚达到3.7%,中国联通也刚刚起步。

目前,在企业信息化方面,虽然有国外运营商提供了很多成熟的模式,但it项目的成功率不容乐观。根据斯坦迪什国际集团(chaos)报告收集和公布的现实中it项目的有关信息,it项目的成功率在1994年仅为16%,在xx年虽然提高到了34%,但it项目的成功率还是相对较低的。xx年的资料显示,项目失败的原因71.4%来自于项目的实施阶段,28.6%来自于营销阶段。其中,实施阶段的主要失败原因占比例最高的就是项目管理,达34.2%,其次才是技能20.0%和产品17.1%。因此重视it项目的成功率,并致力于不断提升it项目成功的可能性,应是it行业从业者和项目管理研究者的共同目标。鉴于我国的电信市场、电信企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山东市场上的企业也有着自身的特性,对企业信息化研究的方法和文章很多,但绝大多数都是从企业方阐述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而从项目实施的角度讨论信息化建设问题的研究还不多。国外的模式未必适用。山东电信作为一个传统固网运营企业,作为一个典型的国有企业,如果想成功开拓这块市场,无疑是一个战略上的转折与挑战。因此,通过对山东电信信息化项目实施中项目管理方法的研究和分析,探讨适合山东电信拓展企业信息化业务的成功之路,其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1.3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论文将项目管理理论与山东电信信息化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通过分析山东电信信息化发展现状,探讨山东电信信息化发展的对策。论文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研究分析山东电信企业信息化实施的现状、山东电信项目管理体系的建立了解目前山东电信项目管理流程,通过案例分析论证项目管理在山东电信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第二通过山东电信信息化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对项目实施中的难点进行深入分析。

第三通过对山东电信信息化项目实施中关键问题分析,确定项目管理应用与信息化项目的宏观策略和微观策略,指出项目管理应用的关键环节。

区信息调研报告篇2

地区西部的重要交通枢纽。全县总面积2230.5平方公里,辖13个镇、14个民族乡,168个行政村,总人口65万人。县境内有公路总里程3862公里(其中省道2条160公里、县道8条239公里、乡道17条170公里、乡村道路3293公里),有机动车20xx0余辆,机动车驾驶人220xx余人。在公路总里程中,有等外级公路1080公里,占总里程的28%;未铺装道路1409.52公里,占总里程的36.5%;接养公路仅有548公里,接养率只占总里程的14.2%。

滞后的道路条件与不完善的管理机制,使道路交通成为全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几年前,我县曾就如何改变道路交通安全的被动局面,进行了大量探索,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管理经验。但因机制不完善、措施不配套,导致效果不明显,全县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呈现出波浪式的不稳定状态。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稳定与否,成了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是否稳定的晴雨表。

20xx年,新一届政府把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作为关注民生、构建和谐一项重要工作,在总结前几年工作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以夯实基层基础为核心,以狠抓责任和措施落实为重点,着力建立社会化管理长效机制,推动了全县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的明显好转,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在全县安全生产事故中所占的比例从上年的65%下降到了45%,首次实现了地区和县下达的年度控制目标,探索建立了一整套较稳定的道路交通安全社会管理机制。

一、从事故的阵痛中探索出一套适合xx县实际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法

(一)充分发挥政府领导在社会化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一是县人民政府把实施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作为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突破口。制定了“压事故、保畅通、促稳定、求发展”和“巩固成果、抓出特色”的工作目标,出台了《xx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xx县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xx县乡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xx县乡村道路交通安全协管员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各乡镇、各部门的职责,把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从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和社会行为。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公安、交通、安监、农机、运管等16个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道路交通安全领导小组,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以乡镇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领导,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格局,充分发挥了政府在社会化管理中的核心作用,从根本上提高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

二是落实责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年初,县人民政府按照“双轨四级”的原则,与各乡镇、各部门签订了责任状,各乡镇、各部门与各企事业单位、行政村、学校、驾驶人层层签了《道路交通安全责任状》,将道路交通安全控制指标分解落实到了各乡镇和有关职能部门,建立了统一的道路交通安全目标考核、奖惩体系,并将道路交通安全列入安全生产、社会治理考核内容及领导干部政绩、业绩考核内容。建立了道路交通安全月度分析、季度公布、半年总结、年终考核兑现奖惩的监督检查制度及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制度、隐患排查整改制度、《工作台帐》、《工作日志》等一系列制度,实现了道路交通安全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三是坚持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县人民政府始终坚持每月召开一次例会、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专题研究分析、预测道路交通安全形势,解决道路交通安全重大事项和需要多部门联合执法、综合治理的问题。

四是把乡镇作为整个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的重点。县人民政府整合原“道路交通安全联组”资源,以乡镇派出所为平台,在27个乡镇分别组建了由安监、农机、派出所联合组成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机构(道安办),落实了办公场所,明确了专人负责。

五是严格执行道路交通安全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严格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县人民政府严格按照《道路交通安全责任状》的内容,对各乡镇、各职能部门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奖惩;对不作为或突破死亡人数、发生较大以上事故的乡镇、部门、单位实行黄牌警告,直至建议县委撤销职务。严格实行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被否决的单位取消当年安全生产综合评比资格,主要领导要在次年的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作问责发言;对工作措施不力的乡镇、部门进行通报批评,并对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进行问责谈话,问责谈话两次以上的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对其进行工作岗位调整;对因失职、渎职造成重大以上交通事故的责任人员,依法严肃处理。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加强对道交通安全事故的查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夯实基层基础,把道路交通安全的重点放在农村,有效发挥各乡镇政府的领导作用。

一是要求乡镇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守土有责”的原则,切实把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规划、同部署,主要领导要亲自安排部署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分管领导必须亲自参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二是按户籍式的管理办法,建立了农村机动车和驾驶员管理档案,实行“一车一档”,采取干部包村、包路段、包车辆的“三包”措施,对车辆、驾驶员实行“一盯一”管理,强化了源头管理。

三是坚持路检路查工作制度。乡镇派出所认真履行道路交通安全监管职责,坚持与道安办人员一起上路查车,加强对辖区内县、乡、村三级公路的路面监管;特别是每逢场天和相邻乡镇场天、重大节日(活动)及车流、人流集中时期,乡镇分管领导必须亲自带队上路查车。乡镇道安办加强了客运车辆始发点站场的管理,坚持执行客运车辆“签证放行”制度,严禁客运车辆超员超载。

四是建立了“有村名、有里程、有联系电话、有交通安全文明提示、有包路段干部或协管员姓名”的管理路碑,解决了道路交通安全有人抓、有人管的问题。

五是把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延伸至村一级,写入村规民约,由乡镇政府行文聘请村委会主任或支书兼任交通协管员,明确知法懂法、办事公道的人员担任基层协管员,根据《协管员管理办法》明确职责,协助派出所管理辖区内的道路交通安全,初步构建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防控网络。全县现有乡镇道安办27个,工作人员120人,道路交通安全协管员328人,专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人员56人,夯实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基层基础,解决了有人管、管什么、怎样管的问题,改变了道路交通安全由单一公安交警部门管理的状况,把社会化管理的措施延伸到了基层一线。

(三)各部门各司其职,相互联动,齐抓共管。

交警部门始终抓住客运车辆源头管理这个重点,加强对客运车辆、客运驾驶人、客运企业的管理,定期开展驾驶员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全面落实了交警包(保)客运车辆责任制和客运车辆“安全营运明白卡”制度。在全县推行了“交警赶场”制,坚持场天道路交通安全巡回检查及一月一小查、一季一大查、半年和全年全面大检查制度,定期对全县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跟踪、督促、指导。县交通、交警、运管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协作,共同把好驾驶员资质关、道路运输市场准入关、营运车辆技术关,切实加强对运输企业的安全管理,督促客运企业严格执行客运车辆进出站例检制度及客运车辆“签证放行”制度。按照县人民政府的要求,在客运企业推行了安全费用提取及客运车辆高额投保、高额赔付、高限责任追究的“三高”措施,既增加了客运车辆的抗风险能力,又增加了客运车辆驾驶员的安全行车自觉性。教育部门将道路交通安全列入教育教学计划,列入学生的德育考核内容,加强了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交通、公路部门加强了道路的维修、整改,加快了通乡油路建设速度,加强了工程质量监管,着力整治了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重点路段。宣传部门充分发挥报刊、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作用,对道路交通安全进行广泛宣传和舆论监督,及时宣传报道道路交通安全的正面典型,为全县道路交通安全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突出重点、难点,扎实开展专项整治

一是针对摩托车办牌办证率低,管理难度大的特点,我县广泛开展了无牌无证摩托车专项治理活动。县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多次带领公安、交警、安监等部门深入无牌无证摩托车现象较突出的乡镇展开调查摸底。经过3个多月的调研后,县人民政府于20xx年8月8日,召开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按照省交通厅《关于对无牌无证摩托车进行专项治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组织县交警大队、县国税局、几家保险公司等部门,本着“守法、合法、减轻农民及城乡干部负担”的原则,采取政府督导、激励乡镇、优惠车主的办法,从8月中旬至12月底,对持有乡镇道安办证明前来办牌办证的摩托车实行集中优惠,共办理摩托车行车证5000余个,驾驶证6000余人,相当于我县近3年来摩托车办牌办证的总和。摩托车办牌办证率从原来的20%提高到了85%以上。

二是重点整治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秩序。我县道路交通安全的重点在农村,解决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就抓住了主要矛盾。为此,我们积极整合乡镇力量,充分发挥派出所、安监站、农机中心、交通安全协管员、村治保主任、兼职协管员的作用,大力开展低速载货汽车和拖拉机违法载人整治工作,着力解决了一批影响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重大问题。

三是在抓好汛期、“春运”等重点时期、重点环节的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的同时,结合“整脏治乱”和“省级卫生城市”创建工作,狠抓城区交通秩序整治。

四是加强重特大交通事故预防工作。县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xx县20xx-20xx年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实施方案的通知》(x府办发[20xx]58号),成立了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机构,制定了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安监、交通、公安、交警、运管等部门联合开展了“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决战70天”、“报废车辆集中治理”、“机动车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打击低速载货汽车、拖拉机、摩托车违法载人”、“打回潮、查隐患、反违章、压事故”等10多项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专项治理行动,有效预防了群死群伤事故发生。

为了贯彻落实《关于开展网络与信息安全检查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切实加强我局政务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和对外网站安全防范工作,严防攻击、网络中断、病毒传播、信息失窃密,为国庆xx周年庆祝活动的顺利举行创造良好的网络信息环境,现就我局网络信息安全自查自纠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国庆xx周年庆祝活动期间网络信息安全工作。我局接到区信息办下发的《关于开展网络与信息安全检查工作的通知》后,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立即进行安排部署,落实责任,强化防护措施,加强对本单位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做好我局内部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和安全检查工作。

二、按要求严格落实网络信息安全各项制度

1、责任制度。对网络信息安全各项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重点抓好安全责任制、应急预案、值班值守、信息发布审核等制度的落实。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一把手亲自过问,分管负责人直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2、原则要求。坚决执行“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谁发布谁负责”的原则,认真履行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职责。

3、“五到位”。坚决做到领导、机构、人员、责任、措施“五到位”。健全安全工作机制,对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三、进一步强化安全防范措施

1、清查网站隐患。针对和应用系统的程序升级、账户、密码、杀病毒、网站维护、政务网接入和运行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逐一进行清理、排查,能及时更新升级的更新升级,进一步强化安全防范措施,及时堵塞漏洞、消除隐患、化解风险。

2、严格执行网络信息安全“五禁止”规定。能够按要求禁止将涉密信息系统接入国际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能够禁止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将国际互联网等公共信息网络上的数据拷贝到涉密信息系统,能够禁止将涉密与非涉密网络混用,能够禁止将涉密与非涉密计算机、移动存储设备混用,能够禁止使用具有无线互联功能的设备处理涉密信息。

四、认真抓好网络信息安全自查和整改

通过自查,我们发现我局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隐患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将切实对涉及到的有关问题逐步解决,进一步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

区信息调研报告篇3

档案信息化是法院信息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所在的基层法院从去年上半年开始着手创建省特一级档案工作,通过实践发现档案信息化建设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具体问题,应切实加以解决。

一、档案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错位。少数部门、部分同志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了解不够,认为这是可有可无的事,即使争创档案升级,也是办公室档案人员的事,与己无关。思想认识上出现偏差,因而往往怠于配合、协助。

2、档案管理停位。现有的档案管理水平停留在原先省一级标准基础上,几年来未能不断发展、提高。现有条件,对照省特一级标准差距较大,给创建工作带来难度。

3、人员配备缺位。基层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再抽调人员从事档案升级工作相当困难。而专职档案人员仅有1至2名,每天需要应付日常工作,很难抽出更多的精力搞创建。力量配备不到位,造成创建行动迟缓。

4、技术指导失位。档案信息化建设涉及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有的内容专业性较强,究竟如何入手、怎样操作,缺少相关的业务指导,这已成为基层法院创建工作的突出难题。

5、资金来源空位。档案升级在加强规范管理、加大硬件投入等方面需要一笔较大支出,而法院经费主要依靠财政拨款,经费来源中没有用于档案建设方面的专项资金。如调剂使用有限的办案经费,只能是杯水车薪,不能满足创建工作需要。

二、对策与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创建认识。要组织广大干警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人民法院诉讼档案管理办法》、《江苏省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纲要》等法律、法规,提高全体人员对档案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为档案升级工作服务的自觉性、积极性。

2、强化档案管理,完善创建条件。要不断更新观念,进一步健全归档、保管、鉴定、借阅等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具体操作规程,推进规范化建设;要及时引进先进档案管理设备,提升档案服务水平,为档案管理升级提供基础保证。

3、挖掘内部潜力,增强创建力量。要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从其他综合部门抽调力量,必要时聘请提前离岗、退休的老同志,组成专门创建班子,明确专人负责,每个部门要明确一名兼职创建联络员,实行专兼结合,齐抓共管,保证创建工作稳步推进。

4、开展业务指导,提高创建技术。要加强与档案主管部门联系,积极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业务指导,通过组织培训、举办讲座、上门辅导等方式,传授档案升级方面的专业知识,普及创建技术,让创建单位及时掌握方法,从而少走、不走“弯路”。

5、增拨专项资金,提供创建保障。上级法院要积极扶持基层法院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帮助;同时要积极与财政部门沟通协商,争取支持,增加拨付档案建设专项资金,以保证档案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

区信息调研报告篇4

随着网络时代和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技术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中。要切实落实“科技强院”的工作方针,有效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就必须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人民法院增强审判能力,提高审判水平,促进审判工作的重要途径。

一、信息技术给审判管理带来的便利

1、信息化在案件流程管理中的应用。网络流程跟踪能够对案件在各个庭室和人员之间的流转进行实时监控,提高案件流转的效率。在传统管理模式中,虽然也对案件各个环节的流转节点进行了规定,然而由于无法进行监督,规定往往沦为一纸空文。建立流程管理平台后,审判管理部门可以通过流程跟踪对案件流转的时间节点进行严格监控,杜绝立案后久拖未移、当事人上诉后未及时移送案卷等类似情况,也避免了相关责任人员的推诿扯皮。审判日志的自动生成也可以对原始录入的情况、时间节点、修改经过进行记录,从而预防事后修改数据,保障司法过程的严格规范。

2、信息化在案件质效管理中的应用。对案件质效进行评查是审判管理的核心任务,其中对案件质量的评查主要通过对文书、卷宗以及庭审过程的评查来实现。网上评查具有全面性的优点,从而扩大了评查的覆盖范围和深度。在案件信息平台的基础上,每个案件都能形成自己的一套电子卷宗,审判管理部门可以随时调看卷宗和文书,不必到档案部门调卷,也更加便捷。信息化还使审判管理部门对案件效率的管理更加及时,并使审判管理从事后监督的被动状态,转为更积极主动的状态。借助信息管理平台,审判管理部门可以对临近审限仍未审执结的案件进行网上预警、催办,对特殊、敏感案件进行重点督办,对发生迟延的案件及时发出警示标识,避免案件超期未结。

3、信息化在数据统计管理中的应用。审判管理精细化是建立在数字化管理基础上的,因此各个法院都设立了专门人员从事数据统计工作。实际工作中,司法统计报表的录入一直是法院工作人员的一项重要日常工作。以审判信息管理平台为基础,将审判信息平台与司法统计工作有效对接,实现司法统计报表的自动生成,可以减少大量的核对、计算的工作量,并为数据的统计更加精细化发展提供保障。质效指标通过对审判质量和效率指标数据的收集、统计、评估与分析,为审判工作提供宏观导向和决策参考。收集生成质效指标往往耗时累力,而且形成的指标数据往往具有滞后性。信息化手段增强了指标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使审判动态的呈现更加精准、直观。

二、制约法院审判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原因

信息技术发展为审判信息交换、处理提供了最大的便利,然而审判管理信息化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审判管理信息化成熟度是逐步发展的,实践中制约审判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原因主要有:

1、在司法观念上,许多法院人员对审判管理的主要印象还停留在繁琐的填报数据工作上,审判管理信息化后,往往需要涉及更多数据的基础录入工作。承办法官在完成审判工作任务的同时,还要对这些管理事务性工作负责,工作热情往往不高。基础数据录入是审判信息管理平台运作的基础,但在一些基层法院,承办人员为了案件工作任务已经超时加班工作,面对大量数据录入工作,实在无力兼顾,故此一部分人对审判管理信息化缺乏积极态度,对完整准确录入数据也缺少必要认识。工作中有些法院选择由书记员或录入员代替承办人员进行信息录入,但由于人员配置等原因,使工作信息常常无法及时的录入系统,严重影响了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在技术应用上,信息化对审判管理信息系统实际操作人员的电脑知识水平和电脑操作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它要求法院工作人员不仅能熟悉审判业务工作,还能熟练操作电脑。但对于一些老同志来说,他们在信息应用和操作中的确存在着困难,这要求审判管理信息系统在技术层面上必须更加可操作、易操作,加强实用性。实践中信息管理平台的设计者和维护人员往往并非法律专业人士,他们对法院工作常常缺乏了解,在系统设计中往往缺少专业的考量和前瞻性的意识,无法实现信息技术和法院管理的充分对接,使得信息管理系统的设置在实践中不能完全满足审判管理的现实需求。

3、在资源配置上,审判管理信息化是一项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浩大工程。就目前来说,审判管理信息化仍旧面临着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各方面的重重困难。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除了在建设初期要投入资金购买软、硬件外,信息化设备还需要持续的维护和升级换代。同时,审判管理信息化需要懂法律、懂网络、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这使得审判管理信息化对人才的需求比起经费保障更加的急需、迫切。人才和经费的缺口,使法院现有信息化建设水平受到重重的制约,也造成现有信息网络的运行和使用程度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要求和效果。

三、对法院审判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建议

1、审判管理信息化必须以审判信息化为前提。审判管理信息化的前提应该是全面实现网上办案,并逐步实现常规办公无纸化、档案管理电子化、流程监控网络化和庭审记录电脑化。审判管理信息化必须以审判信息化为基础,先将信息技术充分融入现有的审判职能机构和办案程序中去,使管理所需的各项数据指标都能从审判信息平台中直接提取,减少重复劳动,减轻办案部门和人员的手工作业量,真正实现提高案件的质量和效率的最终目的。

2、信息化必须以提升信息应用能力为突破口。信息化应用能力一直是制约审判管理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最大瓶颈,但受经费、时间等多种因素制约,信息应用培训工作成效并不理想。应用网络远程培训却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它可以让工作人员根据自身需要主动选择培训内容。由于不同的岗位、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层级对于信息技术培训的要求不同,法院不可能有足够时间和经费去组织满足每个人员的培训需求,通过电子化远程的方式进行信息知识培训更便捷也更高效。

3、借助信息化发展实现审判管理职能的转变。审判管理必须以审判工作为中心的规律决定了审判管理的重心应当定位在审判上。信息技术拓展了审判管理的服务职能范围,使审判管理从过去监督、制约的单一定位逐步向服务、促进转变。在管理平台设计中应当配置更多的办案辅助功能,增强管理系统的服务机能,满足办案人员的工作需要,来激发办案人员使用的积极性,才能使审判管理发挥更大的效用。

审判管理离不开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但是审判管理信息化和其他司法改革不同。在硬件上,它是一项需要巨额投入的系统工程;在软件上,要着力于富有法院特色的针对性和完善性;在应用上,要加快抓紧提高干警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改变传统工作习惯。加强信息化建设,既是审判管理的现实需要,也是“科技强院”的应有之义,审判管理应以信息化为载体,实现管理水平的飞跃,不断满足未来审判工作发展的需求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

区信息调研报告篇5

20xx月x日至x月x日,我对太行、晋城、运城、二公司、平阳五家子公司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进行了调研,通过下去了解情况,掌握了不少资料,发现了一些问题,总的感觉是: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在某个子公司、某个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就总体而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这项任重而道远,仍需继续努力。

一、现状

首先应该肯定的是:信息化建设在实施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

1、由于办公的需要,五家子公司、各部门及公司领导都配备了电脑,广大员工对于电脑的简单操作及应用能够熟练掌握,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已基本具备。

2、网络建设方面,太行、运城、平阳三家子公司均建立了自己的局域网,通过网络传输文件;二公司正在积极筹备,预计年内完成;晋城因办公地点在近年内需搬迁没有布线的打算。太行、运城通过adsl将局域网接入internet网,实现局域网内用户方便的浏览网页、收发邮件,降低了整体运行费用,网络应用开始起步。

3、网络宣传方面,晋城的网站建设发展早,有专人负责网页的制作以及网站的维护,是五家子公司中最规范的。晋城董事长贾金龙亲自主抓这项,要将晋城的网站建成一流的网站。其他公司则目前还没有建立站点宣传自己的打算。

4、从信息化需求来看,二公司的财务管理要求实现数据的快捷、安全的传输,通过采用网络版的数据软件,下属单位的数据在网络内快捷传输,摆脱了月月做报表的苦恼,推动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运城也有这样的打算。可以说,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推进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但从总的情况来看,信息化水平还很低,企业信息化实质上是将企业的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为各层次管理者提供信息资源,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信息化建设说到底是管理的信息化,建网络、建网站只是在形式上进行了信息化改革,属于信息化建设的起步阶段,如果不与实际相结合,企业就不能从中取得经济效益,信息化建设就会变成企业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问题

信息化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制约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人才缺乏。管理人员技术水平低是制约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首要问题。

网络管理员对企业信息化技术了解较多的,网络应用较好,对此技术了解较少的,网络应用则不尽如人意。例如运城路桥,网络内病毒泛滥,严重的甚至使机器瘫痪,网络成了病毒的高速快车,以前只在一两个机子存在的病毒可以借助网络在短时间内感染其他,为病毒的查杀带来困难,不仅不能提高办公效率,而且为正常的办公带来负作用。

网络管理员缺乏,导致网络只建不养,建好验收后没有问题就不再过问。从建城网络的子公司来看网络内没有有效的软件支持,内部运行软件各自为政,缺乏有效沟通,以致在某些员工中产生了局域网没有用、信息化没有用的想法。

其次,某些企业一把手对于企业信息化很感兴趣,但无法清楚了解信息化能为企业带来多大效益。同时,因为其他企业没有专业的信息化建设人员,走了一些弯路,导致企业信息化失败的教训也是使一把手不敢大力发展企业信息化的原因之一。

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专门人才,领导不重视,资金落实自然无从谈起。没有资金保障,信息化建设也就是一纸空文了。

三、经验

1、搞好信息化建设,一把手是关键。晋城的网站为什么可以搞好,一把手的推动作用是其中的主导力量。

2、信息化建设,人才是基础。这是从一些子公司目前网络运行失败得出来的教训。我们必须重视人才、花大力气培养人才,没有适合的人才,企业信息化建设必然要走弯路。

解决办法:

1、接收学习计算机技术的学生或从社会公开招聘一批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充实到一线。

2、播出固定培训经费,对全员进行培训,特别是一线操作人员要轮训一遍。

3、加强领导对信息化技术的了解和学习,做到与时俱进。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的方针,从集团来看,财务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的要求推动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但整个集团因为缺少人才,一把手不了解信息化的作用、目的,自然不会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导致信息化建设发展缓慢。我们只有本着与时俱进的态度,不断学习,不断进步,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把企业做大做强。

区信息调研报告篇6

一、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进展及成效

1994年税制改革和国税机构组建以来,__省国税系统步入大规模信息化建设时期,推动了税收管理的改革创新,现代信息技术在税收管理中的优势日益显现,取得了五个方面成效。一是带来了税收管理全方位变革。全省国税系统建立了“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税收征管模式,实现了由保姆式管理向专业化管理的转变、由人管人向机器管人和机制管人的转变、由粗放式管理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转变。二是促进了税收执法不断规范。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出口退税审核管理系统、综合征管系统、税务稽查系统等的推广应用,规范了各项业务流程和录入操作,防止了执法标准不一、执法随意性问题的发生,促进了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三是促进了税收征收率的提高。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为加强税源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四是促进了纳税服务不断优化。建立统一电子办税服务平台,全省有11.8万户增值税纳税人通过该平台申报缴税。12366纳税服务热线开通运行,__国税网站发挥了宣传税法、政策咨询、纳税辅导等功能。一窗式服务、一站式办税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纳税服务,纳税人普遍感到满意,纳税遵从度相应提高。五是促进了部门形象整体提升。信息化促进了税收管理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提高了国税机关内部行政管理效率。同时,提高了“两权”监督能力,优化了部门形象。

二、当前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网络运行效率不高。由于现有的一些税收管理信息系统是多年来分开设计、分步建设的,软件各自开发、功能各自为主、应用各自为政,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系统分散的问题,各系统相互分割,信息资源分散,形成相对独立的信息孤岛,降低了网络运行效率,与一体化总体目标不相适应。

二是信息应用水平不高。一方面,各系统间信息共享程度不够高,数据采集的渠道不同、标准各异,导致信息重复冗余,降低了数据质量。另一方面,由于对海量数据进行宏观统计、分析、比对的增值利用工作做得不够,造成了信息资源浪费,信息资源利用率较低,与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不相适应。

三是业务与技术的协调机制不畅。有的应用系统与业务需求不相适应,对一些必要的业务需求不能及时提供技术支持,影响了征管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有一些税收业务管理办法、操作规程与相关系统的应用不匹配、不同步,直接影响到信息化效能的发挥。

四是外部信息利用程度不高。一方面,跨部门信息共享工作有待突破,税务系统的网络基本处于封闭状态,与外部系统之间信息沟通渠道不够通畅,对外部信息的占有和利用程度较低,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纳税人涉税信息。另一方面,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给推行网上报税、推广应用税控装置等增加了难度,影响了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

五是队伍素质不高。队伍的科技素质以及专业技术素质尚不能完全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尤其是缺乏既会信息化技术、又懂税收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技术骨干力量不足、技术队伍的活力不够等问题仍然存在。

三、推进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要正确把握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的趋势。当前,在一体化的总体目标下,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有五种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应认真把握。一是高程度集中的趋势。随着金税工程三期全面启动,综合征管软件省级集中模式推广到位后,将实现相关数据向总局集中,实现数据两级处理。二是集成化发展的趋势。随着资源整合力度不断加大,对信息孤岛进行集成和整合,资源的共享度越来越高,数据管理将由分散存储、分别使用,向集中存储、集中共享、集中处理方向发展。三是互动式共享的趋势。随着跨部门信息共享工作加快推进,依托公共信息网络,税务系统将与相关部门实现信息资源的互动式交换和共享,并与纳税人之间形成双向流动的信息流,更大程度地占有和利用外部涉税信息。四是高效率应用的趋势。如何有利于提高税收征收率、降低征税成本、更好地服务税收工作,如何有利于节省纳税人办税费用、降低纳税成本、更好地服务纳税人,如何有利于基层便捷地使用信息、减轻基层工作负荷、更好地服务基层,始终是加快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五是低风险运行的趋势。随着信息的高度集中,风险也高度集中,如何有效应对网络风险、信息安全、灾难预案等问题,以保证网络正常运行是推进税收管理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要以先进的理念支持税收管理信息化实践。促进税收管理信息化,要有先进的理念作支撑。重点是要牢固树立四种理念:一是责任重于泰山的责任理念。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必须将其放在税收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部署和落实,强化责任感,增强事业心,扎扎实实推进税收管理信息化发展。二是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税收管理信息化是一项科技含量高的工作,必须以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作风,认真处理技术和业务上的问题,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做精。三是零过错的质量管理理念。建立数据维护和管理的长效机制,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每一组数据,力求每一个环节不出纰漏、数据管理逐步接近零差错。四是过程控制、持续改进的管理理念。对税收管理各应用系统的运行实行全程控制,在过程中控制运行质量,促进管理层次和水平持续提升。

三要科学统筹税收管理信息化各要素协调发展。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遵循信息化发展的内在规律,科学统筹各要素协调发展,保证系统的整体效能得到充分发挥。一是处理好业务与技术的关系,实现二者协调发展。信息化技术服务于税收业务工作,推动业务工作的变革和发展,必要的业务需求都要有相应的技术支持;业务的整合、流程的规范是信息化技术发展的驱动力,只有实现业务资源与技术资源的协调发展,才能释放出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巨大潜能。二是处理好人管与机控的关系,实现二者相得益彰。在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的同时,要注重发挥税务干部加强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运用行之有效的人工管理方法,实现人管与机控相结合,牢牢掌握税收管理的主动权。三是处理好规范与效率的关系,实现两者统筹兼顾。在税收管理信息化实践中,规范是前提,效率是根本,两者都不可偏废,必须统筹兼顾。提高系统运行、资源利用的效率,必须建立在讲程序、讲质量、讲长远效益的基础之上,而不能简单地从时间上追求所谓的效率,随意简化程序,违规操作。同时,要克服和减少人为影响效率的问题。四是处理好机关与基层的关系,实现两者联动推进。上级机关要建立统一的技术基础平台和统一规范的业务流程,保证税收管理信息化自上而下、有条不紊地推进,特别是要注意各应用系统、各项业务流程及操作办法之间的衔接和协调性,以便于基层操作。基层单位在工作标准和要求上要坚持统一性,尤其是要保证基础数据的录入真实准确、口径一致;在工作方法上要讲究灵活性,创造性地落实工作任务。

四要确定税收管理信息化发展的突破口。一是以省级数据集中为突破口,建立统一规范的省级应用集成平台。推广应用综合征管软件v2.0版,20__年1月1日全省统一上线,实现全省国税征管业务数据省局集中处理,实现税收征管主体业务的网络化和集约化运行,实现所有的工作都上机、所有的界面都统一、所有的信息都入网、所有的人员都会用,促进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提高。二是以网站建设为突破,建立电子办税服务平台。按照省局集中、分级维护、规范统一、信息共享的原则,以省级集中模式建设__国税网站,实现省局网站与互联网上办税事务应用系统、12366纳税服务系统的网络互通、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公开政务、宣传税法、受理办税、政策咨询等服务功能。同时,建立税收管理员应用平台、税收分析监控平台、纳税评估管理平台等,进一步提高税源监控能力,提高纳税服务水平。三是以资源整合为突破,建立一体化运行机制。加强现有应用系统的整合,做好数据衔接和功能衔接,使不同系统之间优势互补,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基础设施资源的整合,分级实施主干网络的改造,统筹调配现有的硬件设备;加强数据资源的整合,完善纳税人信息资料一户式储存管理,做好纳税申报和企业财务报表等各类信息的接收、储存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四是以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突破,夯实信息化发展基础。将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理念应用于信息化建设,重点规范运行维护管理,探索新的运行维护管理模式,建立各应用系统运行状态监控和运行过程中问题的收集、登记、上报、处理、反馈的规定和办法;规范网络安全管理,完善网络日常管理规范和网络应急预案,制定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和外部联网规范。规范基础数据管理,制定全省统一的数据管理办法,统一数据指标口径和采集标准,规范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和维护,提高数据质量。规范应用开发管理,避免重复开发,造成资源浪费。五是以强化培训为突破,为信息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开展多层次的培训,提升各级领导驾驭信息化实践的能力,提升专业技术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基层业务骨干应用能力。充实省级技术队,发挥技术队的人力资源优势,满足数据集中的需要。六是以项目推进为突破,确保实现信息化发展目标。引进项目管理方法,在网络改造、软件开发、数据清理、数据迁移、技术培训等方面探索推行项目管理。对每一个项目都落实到相关部门,明确责任单位,建立项目责任制,对各个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分阶段进行检查督导,督促各个项目的落实。

区信息调研报告篇7

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是市委、市政府正在全面推进的“八大中心”建设之一。要有效增强我市作为区域性医疗中心的吸纳集聚功能,就必须加快推进适应现代医疗要求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和卫生综合管理等工作的卫生信息化建设。

一、我市卫生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努力,我市卫生信息化建设有了较好基础,主要体现在:信息化资金投入不断加大,网络设施建设有了一定的基础,信息化硬件建设初具规模,医疗服务信息化应用有所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和信息化管理初见成效,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进程加快。但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一是卫生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综合业务信息系统已实现全覆盖,但是部分地区和单位对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卫生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于广大群众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以及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管理、卫生行政部门综合管理的需要。

二是存在“网通”而“信息不通”的问题。以市卫生数据中心为核心、覆盖辖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卫生专网已建立,然而不同地区、不同机构、不同业务系统之间尚未实现互联互通,难以资源共享。如20xx年以来已累计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700万余份,但实际应用较少。同时存在大量手工填报数据及重复采集信息现象。

三是资金投入与卫生信息化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省市已拨款近20xx万元用于卫生数据中心的.硬件建设和平台建设,但是我市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机制尚不完善,缺乏统筹的、经常性的项目管理和经费安排保障。二、三级医院信息化所需资金绝大部分是自行筹措,由于难以获取直接经济回报,对信息化建设投入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是卫生信息化知识普及和宣传不够充分。我委面向机关、企事业单位、乡镇等群体的调查显示,对卫生信息化工作的知晓率仅分别为30%、20.3%和9.6%,对于其资源合理利用、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控制医疗费用等作用更是知之甚少。另外,群众参与信息化实效体验机会偏少,尤其对老年患者等亟需优良服务的群体还缺少人性化设计。

五是卫生信息建设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整体数量少、高级人才奇缺和现有人才知识结构不合理。目前,市卫生信息中心仅有计算机、卫生统计等专业技术人员4名,其他基层医疗和管理机构多是毕业于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技术人员,由于缺乏医学知识和卫生管理知识,难以满足卫生信息化工作的需要。

二、对未来我市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领导,确保前期规划的有序推进。各级卫生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要切实担负起统筹安排的领导责任,严格按照我市“十二五”卫生信息化规划的时间节点要求推进建设进程,将卫生信息化建设和业务系统应用情况列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指标,加大考核力度。建立例会制度,完善沟通、反馈和解决机制,真正提高我市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决策水平。

(二)多措并举,有效破解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资金瓶颈。政府投资初期建设有利于统一目标和管理,但在短期依赖政府投入的同时,应该注重制定长期运营策略,包括分析和预测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充分整合协调各方资源的基础上,通过项目合作、科技专项、增值服务等多种方式,拓宽渠道,筹措卫生信息化建设资金,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多方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

(三)大力推进卫生信息标准化建设,促进区域信息资源共享。要做好已建系统、新建系统以及数据资源、基础设施资源的有效整合,必须政府主导,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严格遵循国家、行业和专业领域已有的规范和标准,如《电子病历数据标准》等开展卫生信息化建设;对于在整合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要组织专家加快标准和规范制定,防止与实际需要脱节。实现标准统一,才能真正实现卫生信息平台各个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四)重视卫生信息化在淮海经济区的功能扩展。要在20xx年全面实现新农合跨区域资金监管和费用即时结报的基础上,大力推动卫生信息化平台在淮海经济区核心区一体化建设中的进程,通过信息平台逐步实现区域内各大城市健康档案信息共享、委托检验和影像检查、图像和报告传递;实现我市大中型医院与淮海经济区医疗机构多形式联合与合作,加强科学管理、评价和分配,提高区域卫生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五)多措施多渠道向群众宣传卫生信息应用知识。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在报纸、电台、电视、网站等媒体开辟专刊专题专栏,及时向市民宣传卫生信息化的建设内涵、功能作用、应用操作等相关知识;另外在市中心医院等卫生信息化建设程度较好的大型医疗机构设立信息化体验中心,让居民尤其老年患者等缺乏操作能力的群体切身体会信息化的好处,推动卫生信息化成果广泛应用。

(六)切实加强卫生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当前,要着力培养既懂管理,又通技术,兼具医学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在全市卫生系统开展面向全员特别是针对领导干部、管理骨干的培训,增强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利用20xx年成立的徐州医学院医学信息学院的资源优势,抢签优秀毕业生或委托培养学生。在医疗机构中有计划分阶段充实网络管理员、系统分析员、数据库管理员、程序员及维护人员。

卫生信息化建设是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一定能够通过卫生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我市医疗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卫生信息网络的辐射功能,更好地为我市居民和淮海经济区广大群众服务,尽快实现区域性医疗中心的建设目标。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区法院工作报告6篇

信息差调查报告8篇

区安全工作报告优秀6篇

区党代会工作报告6篇

教师信息技术总结报告5篇

抓信息工作报告5篇

区养老院工作总结报告范文6篇

抓信息工作报告通用6篇

信息咨询服务合同7篇

2023区纪检工作总结优秀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60048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