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范文网 >工作范文

纸科学教案7篇

一份完善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优秀的教案设计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下是大爱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纸科学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纸科学教案7篇

纸科学教案篇1

设计意图:

本月我们开展的主题是在动物园里,结合主题下的线索点动物怎样睡觉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幼儿对小动物非常感兴趣,但他们仅仅停留在对动物外形的认知上,所以我通过躺着睡觉的动物奇怪的睡来让幼儿了解多种动物不同的睡觉特点,拓展幼儿的知识面。

活动目标:

1、感受动物的不同睡姿,比较动物不同的睡觉特点

2、引发继续探索的兴趣。

活动重点:

了解几种动物不同的睡姿。

活动准备:

?摇篮曲》音乐、ppt

活动过程:

一、出示背影图和音乐:我们睡觉了

1、在《摇篮曲》的音乐声中,一幅月亮婆婆伴着人们睡觉的温馨画面展现在幼儿面前。

2、请幼儿说说自己是如何睡觉的?

3、小结:我们小朋友睡觉的时候有暖暖的被子,有软软的小床,我们躺在小床上香香地入睡了。

二、观看ppt,比较动物不同的睡觉特点。

1、师:和月亮婆婆一起去森林里看小动物是怎么睡觉的。2、观看视频1《躺着睡觉的动物》

提问:你们都看到了哪些动物?它们是怎么睡觉的呢?

3、小结:我们刚才看到的这些小动物都是趴着或躺着睡觉的,这

种姿势和我们人睡觉很像。

4、师:除了趴着睡,躺着睡觉,小动物们还会怎样睡觉?我们和月亮婆婆一起去找一找。

5、观看视频2《奇怪的睡》

提问:小狗是怎么睡的?小马是怎么睡觉的?长颈鹿是怎么睡

觉的?蝙蝠是怎么睡觉的?小刺猬是怎么睡觉的?

6、小结:大自然非常奇特,动物有着不同的睡姿,有的动物喜欢

把身体盘起来睡,有的动物喜欢站着睡,还有的喜欢蜷成一个小球睡,真有趣!

情境导入引出主题

看看说说发现特点

三、继续探究,体验发现的乐趣。

1、师:有没有夜里不睡觉的动物呢?

2、讨论夜间不睡觉的动物

小结:猫头鹰,小猫等小动物它们因为白天的视力不好,而晚上视力特别好,所以喜欢白天睡觉,而晚上出来活动。

3、引发新的讨论:小鱼它每天都睁着眼睛,是不是小鱼从来不睡觉呢?

(活动延伸:引导幼儿在区域中观察小鱼)

活动反馈:

这次活动虽然是一次科学知识的普及活动,但是由于我选取的动物睡觉姿势都是比较典型和奇特的,所以幼儿非常感兴趣。我自己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也增长了很多关于动物睡觉的知识。

在活动中我通过图片展示的方法,使幼儿生动、直接地了解了小蛇、小马、刺猬、蝙蝠等奇特的睡觉姿势,并且使幼儿通过讨论了解为什么它会这样睡?孩子们讨论地非常起劲,这和活动前我请幼儿回家与家长共同收集资料是分不开的。最后我用一个问题使幼儿的探索兴趣能延伸下去小鱼一天到晚眼睛都是睁开的,它到底睡不睡觉呢?我将把幼儿收集到的资料投放到个别化学习中去,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今天的活动也让我感觉到作为老师在这方面知识的缺乏,对于一些常识性的问题需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才能更自如地面对幼儿的提问。

纸科学教案篇2

教学目的:

过程与方法

1.能辨别给物体排序所依据的特征。

2.能独立地根据物体的统一特征进行排序。

3.了解不同塑料膜的物理特性是有差异的。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2.知道排序的含义。

3.认识古筝是一种多弦排列的民族乐器。

4.了解不同塑料膜的物理特性是有差异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重视对科学证据的思考

2.乐于合作与交流。

学习成果:

1.知道什么是排序

2.认识排序的意义

3.学会按多个特征进行排序

教学材料:

食品塑料膜、食品保鲜膜、衣物塑料袋三种大小相等的矩形方块

教学步骤:

一、集中话题

早晨我们上早操的之前必须要干什么?为什么要这样?

排队是怎么排的呢?

看看这些奥运冠军,他们都是什么项目的第一名?哪些同学在某某方面最强?能独立地根据物体的统一特征进行排序

能辨别给物体排序所依据的特征

二、探索和调查

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进行排列的练习。

下面是科学家收集的关于声音在10种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你能帮忙整理一下吗?

学生讨论整理数据

认识古筝,看一看古筝上面的弦是怎样排序的

研究不同的塑料膜,然后对它们的物理特性进行排序知道排序的含义

了解不同塑料膜的物理特性是有差异的

了解不同塑料膜的物理特性是有差异的

乐于合作与交流

三、反思和解释

1.你是按什么依据来整理的?看一看整理之后有什么改变,有什么好处?

知道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重视对科学证据的思考

2.分类

教学目的:

过程与方法

1.能识别文具的类别特征,按限定的要求分类。

2.从五个一组的材料实物中,正确归纳出其中的四个共同具有的特征,从而区分出哪一类不同。

3.以指纹图是为标准,用找相同点的方法给小组同学的指纹分类。

4.独立寻找特征,画出一个符合特征的海洋生物。

5.根据教材的图示,能连续地发现分类的特征。

6.模仿教材的图示,能用多积两分法给自己选择的'果实分类。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教材文字表述的不同动物具有的相同特征。

2.能够识别出三种指纹的类型,并能正确地与文字配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重视分类的科学证据

2.善待自然界动物

学习成果:

1.识别文具的类别特征,按限定的要求分类

2.了解生物分类学的“双名法”

3.学会找相同点分类的方法

4.学会多极两分法

教学材料:印泥

教学步骤:

一、集中话题

出示图片,商店里面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表示?

二、探索和调查

老师这里有一些文具,你能不能将他们分成六类。

学生讨论进行分类

我们来认识一下科学家是怎样给动物进行分类的?

人的指纹有三种,看一看你们的右手拇指上的指纹,在纸上按下你的指纹印,然后在小组中分一分类。

做一个小游戏:

你能找出这类海洋生物的特征吗?说说看他们有什么样的共同点?

在下面的几个海洋生物中,指出哪一个是他们家族的成员?

在活动记录纸上画一个这样的生物。

如果老师给大家提供鱼、斑马、猫、鸟、龟、人,这几种动物你能为他们分类吗?之后还可以再分吗?

能识别文具的类别特征,按限定的要求分类

能够识别出三种指纹的类型,并能正确地与文字配对

独立寻找特征,画出一个符合特征的海洋生物

理解教材文字表述的不同动物具有的相同特征

根据教材的图示,能连续地发现分类的特征

三、反思和解释

学生汇报说说是怎样分的,并说出这样分的理由

生活中有很多分类的事例,想一想还有哪些?我们为什么要给实物分类,这样分类有什么好处?

让小组中的同学分开站,分为一类的同学说明他们的指纹怎么样?

请你选择8种水果然后用多积两分法为他们分类。

模仿教材的图示,能用多积两分法给自己选择的果实分类

纸科学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鱼类的主要特征。(身体表面有鳞,用鳃呼吸,靠鳍运动,用卵繁殖后代,终生离不开水)。

2、学习分辨鱼类和非鱼类,并说出理由。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幼儿对于鲫鱼和金鱼已经有了充分的观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2、物质准备:

?小朋友的书》、金鱼和鲫鱼的手偶各一个、人手一张指示牌,正面笑脸,反面哭脸。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鲫鱼搬新家》的故事。

二、找出鲫鱼和金鱼的共同特征

——通过比较在黑板上罗列出鲫鱼和金鱼的共同点。

——及时帮助幼儿归纳总结出鱼的特征。

三、辩论赛:它们是鱼吗?

——提出问题:乌龟鱼是鱼吗?幼儿举牌回答,笑脸表示肯定,哭脸表示否定。

——请幼儿分成左右两队坐,双方各自陈述自己的理由,直至说服对方,得出正确的结果。

——教师播放乌龟生活习性的视频帮助孩子理解为什么乌龟不是鱼。

——提出新的问题:墨鱼是鱼吗?再次辩论,结束后播放视频请幼儿了解。

四、《小朋友的书—动物王国》

——小朋友,你认识这些水中生物吗?哪些生物你觉得不是鱼类呢?说一说你的原因。

活动延伸:

请你再去收集资料:还有哪些"*鱼"其实不是真正的"鱼"。

活动反思:

1、教师准确把握孩子已有的经验

科学活动是严谨的,孩子的思维也是严谨的,往往孩子在思考问题的时候都是综合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迁移整合来进行的,因此我们在设计一个科学活动的时候,为幼儿提出了一个任务让幼儿去完成,作为教师,一定要考虑到这个任务涉及到那些方面的,孩子是否有这方面的经验,如果没有,前期要进行铺垫活动,循序渐进的进行,不要一下子布置出难度较大的任务,孩子的经验少,那么成功的几率会很小。例如让幼儿概括鱼类的基本特征,以孩子当时的经验,能零星地表达,但是缺乏自主探索的积极性。而老师准备了鲫鱼、金鱼的图片,对比鲜明,给予幼儿充分观察鲫鱼、金鱼的过程,因此幼儿在认识鲫鱼、金鱼的基础上,能根据图片自主探索,寻找鱼类的主要特征。活动中,由于有一定地铺垫,这样,孩子新的经验不是很多,这样更便于孩子总结、归纳、内化自身的`经验。

2、活动中教师注意资料的积累

科学活动的资料积累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要培养幼儿自己进行记录的能力,一方面教师要加强资料积累的意识,资料的积累可以是多种方法的,照片、录像、录音、谈话记录,甚至是孩子操作的原始材料都是保存的资料,例如,教师准备了记录表,在幼儿阐述观点时,及时将幼儿的表述记录,教师一一展示幼儿的表达,既让幼儿获得成功感,又激烈了其他幼儿表达的积极性。由于教师的记录,有意识第将活动的过程进行展示,这样孩子很快就可以回忆已有的经验,便于幼儿分析归纳提炼总结内化经验。因此在后面环节中,幼儿才能有效运用记录表中的内容,分辨鱼类和非鱼类。

活动中,我通过这两点策略的运用,幼儿能初步分辨鱼类和非鱼类,并且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理由。最后在“小蝌蚪是鱼吗”新的问题中,我引发幼儿继续探索,自己去寻找答案,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纸科学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过程,使幼儿了解酚酞溶液遇到碱溶液会变成红色的现象,激发幼儿对科学浓厚的探究欲望。

2.小组合作完成酚酞溶液绘画,培养幼儿合作能力。

重点难点

感受和发现水的神奇之处。

活动准备

1黑猫警长头饰、白猫警士头饰若干。

2.毛笔、杯子、棉签、稀碱溶液、酚酞溶液、清水。

3.图画纸数张,教师示范画一张(事先均用彩笔画好树林、房屋等,用毛笔蘸取酚酞溶液绘画老鼠脚印晾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事黑猫警长,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一黑猫警长头饰问:“小朋友,想和黑猫警长做游戏吗?

2.分配角色,教师扮演黑猫警长,小朋友扮演白猫警士。

3.接到报警电话

提问:谁打的电话?(鸡妈妈)鸡妈妈的蛋宝宝怎么了?

4、分组搜寻、营救蛋宝宝

5、出示神奇的水(碱溶液),喷一喷,现出脚印。

二、幼儿实验并交流。

1、教师讲解酚酞溶液的制作过程 。

2、幼儿用酚酞溶液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

3、教师在集体面前讲述实验过程

4.幼儿配置碱溶液,教师讲解要求;

5.幼儿喷画:如何让我们的酚酞溶液画“现身”呢?(幼儿用碱溶液喷画)

结论:酚酞溶液遇到另一种水(稀碱溶液)会变成红色。

6.老师实验论证。(两种溶液直接反应)

三、结束活动

酚酞溶液和另一种药水(稀碱溶液)在一起的时候,会变成红色。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许多的变化,只要我们小朋友仔细的观察,还会发现许多奇妙的现象。请小警士回去后找一找、看一看,把你的发现来告诉大家。(再次接到报警电话:森林里又有新的案情发生了,小警士们带好我们的办案工具出发)结束活动。

纸科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实验操作发现盐溶解于水会增加水的浮力的现象。

2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杯子若干,盐,小苏打,白醋,搅拌棒,土豆片

活动过程:

一、自由探索

1这是什么?(教师出示一个土豆),我把它切成了土豆片,现在我要把土豆片放到水里去,你们猜猜会怎样?

2把土豆片放到水里会怎样呢?我们来试一试。

3我这还有三杯水,我又要把土豆放到水里去,这回会怎样呢?(幼儿回答教师验证)

二、引导发现:

1为什么这个杯子里的土豆片会浮起来呢?

2老师帮你们准备了一些东西,看看是什么?你是怎样知道的?

3你们每人拿一个杯子,先放土豆片,再放盒子里的东西,记住绿颜色标签的杯子里只能放绿颜色盒子里的东西,红颜色标签杯子里只能放红颜色盒子里的东西,蓝颜色标签杯子里只能放蓝颜色盒子里的东西。看看土豆怎样了?

4不管你的土豆片有没有浮起来,我们来听听你在实验的.时候都发现了什么?

5现在请你们再拿两个不同颜色标签的杯子,想个办法让土豆片浮起来,每个杯子里只能放一样东西,要不你们就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东西让土豆片浮起来了。

6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为什么他们也放了盐,可是土豆还是没有浮起来?他放了很多盐,土豆片才能浮起来,你们再去试试。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纸科学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知道垃圾能污染环境,对人体健康有害。

2、学会将垃圾分成玻璃、电池、纸张、金属、塑料等几大类,培养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

3、懂得“垃圾分类”的意义,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1、教师讲述故事《窗外的垃圾堆》的前半部分,引导幼儿续编故事的后半部分。使幼儿懂得垃圾会无污染环境,对身体的健康有害。

2、让幼儿了解我们在幼儿园里产生的垃圾,如用过的废纸、吃点心时扔掉的包装袋等。在家里产生的垃圾,如废弃的牙膏皮、旧牙刷,装味精、盐、糖的袋子,盛洗涤剂的瓶子,吃剩下的饭菜,丢弃的果皮,果核等。

幼儿讨论:有了垃圾应该怎么办?教育幼儿要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无论在家、在幼儿园、还是在公共场所,有了垃圾要扔到垃圾箱中,不要污染环境。

3、教师和幼儿一起倒出被放置一个月的塑料杯里的东西,看看哪些东西腐烂了,哪些东西根本没有变。使幼儿知道不能乱扔那些不会腐烂的废品,学会垃圾分类的方法,教师和幼儿共同制作垃圾分类箱,并画上回收标志。

幼儿讨论:

怎样进行垃圾分类?教师可示范一些组合型垃圾的分类,如香烟盒最外层的包装属塑料类,中间的香烟盒属废纸类,最内层的锡箔属金属类;啤酒瓶的瓶盖大多为金属类,瓶身为玻璃类,包装纸属废纸类。请幼儿操作,将塑料杯里的东西进行分类。按照废纸、废塑料类、废金属、废玻璃、不可回收的废品分别放入自己制作的贴有回收标志的纸箱内。这样将垃圾分类,即可以减少污染,又能节约能源,一举两得。

4、教师请幼儿观看《垃圾分类与再生利用》的录像,使幼儿进一步了解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利用这种方式是防止环境污染,达到循环使用的目的。

纸科学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剪刀剪硬质物品,学习用废旧乒乓球制作旋转的小花。

2、通过探究小花旋转,锻炼动手操作能力。

3、产生对科学操作活动的兴趣,体验旋转带来的快乐。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1、废旧乒乓球若干,剪刀、泥工板每人一套,清水每桌一份。

2、录音机,欢快音乐。

3、幻灯片。

4、魔袋一个,不同材质的小花。

活动过程:

一、"变小花",导入活动。

教师扮魔术师,从魔袋中变出出不同材质的小花,导入活动。

二、幼儿制作旋转的小花并探究旋转的奥秘。

1、幼儿闯第一关"观察关"。

播放幻灯片1,幼儿在观察乒乓球小花外形的基础上说一说其制作方法。

(1)这些小花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谁能说一说是怎样做成的?

(2)师生小结乒乓球小花的制作方法,强调剪刀剪硬物的技巧。

2、幼儿闯第二关"动手关"。

播放幻灯片2,

(1)幼儿动手制作小花,教师巡回指导。

(2)幼儿自由探索:请你试一试,如何让你的小花转起来。

3、幼儿闯第三关"探索关".

播放幻灯3,借助学具让小花旋转起来。

(1)提供泥工板、清水,让幼儿再次尝试。

(2)小结幼儿操作,肯定幼儿的探究。

4、幼儿闯第四关"揭秘关"。

播放幻灯片4,初步了解水的吸附力作用。

(1)幼儿讨论:小花为什么一直转,不容易掉下来。

(2)师生小结:必须有水,小花才不容易掉下来,水的吸附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板子的倾斜度决定小花的旋转速度。

5、游戏"看谁转的快",幼儿亲自尝试如何让小花转的更快。

师:现在我们来比赛,看看在规定的时间内,谁的小花转的又快又稳,不会掉下来。

三、联系生活,感受旋转的快乐。

1、幼儿寻找生活中旋转的物品。

2、幼儿用肢体动作扮演小花,感受旋转的快乐。

活动反思:

花是同学们喜爱的植物,真实的花给人们带来了美丽的环境,美好的心情。装饰花卉又称花卉图案。图案本身来源于自然,又不同于自然。自然形象虽然很美,但它还不能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人们的生活需要用更加理想、更加超然的艺术形象进行美化,因此就有了由自然形象变为装饰形象的过程,也就是图案变化。本课花卉图案设计是在对花卉熟悉的基础之上,对自然花卉物象的艺术加工。本课内容重点是设计应用。

这节课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比较合理,电教手段的运用使学生比较直观地了解了图案设计的过程与方法,学生学到了图案设计的有关知识。另外,在课上发现学生创作不够大胆,能够马上示范并指出,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作业效果较好。

不足之处:由于时间关系,教师在图案创作方法的讲解上还有些粗糙,学生学习得不够深入,解决方法是让学生带有花卉图案的生活用品进行小组分析讨论),当时是怕学生画不完就把这个环节去掉了,教学方法还不够灵活多样,师生互动不够。

总的来说,我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还算比较满意,今后我要多研究,更加踏实备课,争取把课上得更好一些,使学生受益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科学小班教案5篇

中班磁铁科学教案6篇

泡泡的科学教案5篇

科学活动设计教案6篇

小班科学探索教案6篇

科学小班教案优秀8篇

大班科学探索教案5篇

大班科学睡莲花开教案6篇

科学活动小班教案最新6篇

中班科学转起来教案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74283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