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范文网 >报告范文

队伍建设调研报告6篇

调研报告应该清晰地阐明研究的背景和目的,调研报告通常以清晰的标题和摘要开始,以便读者能够快速了解报告的内容,大爱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队伍建设调研报告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队伍建设调研报告6篇

队伍建设调研报告篇1

根据区教文体局通知要求,我们依据调研提纲,就我校教师队伍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现将调研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现在编在岗教师18人。教师队伍结构情况

1、学科结构:现有校长1人(兼任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语文教师7人,数学教师6人(副校长、教导主任兼任一、三年级数学教学任务),体育教师2人,总务主任1人(兼二年级音乐),其它学科教师1人(兼图书管理员)。

2、学历结构: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学历6人,专科学历10人,专科以上学历占教师总数的94%,高中学历1人(58岁),全部达标。

3、性别结构:教师中男5人,女13人,分别占教师总数的27.8%,72.2%;

4、年龄结构:教师中30周岁以下2人,31-40周岁7人,41-50周岁6人,50周岁以上3人(男教师一名,58岁;女教师两名,52岁),分别占教师总数的11%,37%,33%,19%。

5、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教师中中教一级2人,小高9人,工程师1人,小一3人,高级工1人,未评职称2人。

二、教师队伍建设及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结构不合理,整体水平还不高。

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我校教师队伍中30周岁以下的教师仅占教师总数11%,40岁以上的占教师总数的44.4%。平均年龄40岁,年龄普遍偏大。教职工老龄化的趋势已呈现出来。

二是知识结构不合理,老教师中大多是通过函授、自考等形式取得合格学历的,知识水平较低,教育观念陈旧,在目前的教育形势下,他们难以应对“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新课程改革浪潮。

我校原名为衡阳化工总厂子弟学校,20xx年7月13日,根据有关文件精神,与石鼓区政府完成了移交签字仪式,终于由厂矿企业办学转为地方财政拨款办学,更名为石鼓区同兴路小学。20xx年6月,一栋面积为2345平方米的崭新的四层教学大楼竣工,投入使用。因为在改造的过程中得到了明德集团的资助,所以学校正式更名为石鼓区同兴明德小学。

同年8月,根据石鼓区教文体局的调整部署,南云小学、来雁小学、同兴路小学合并为同兴明德小学。因为各企业经济不够景气,对教育投入有限,所以长年未招工,导致教师年龄偏大,教育观念陈旧。石鼓区政府接收后,对我校投入巨资改善办学条件。只是在教师队伍方面,调整的力度还不够大,原有的教师调出去的多,补充的新鲜血液较少。

2、分布不合理,学科不配套。

语文教师经过学校培训,现基本饱和,缺数学老师,现由副校长、教导主任改行担任一、三年级的数学教学任务,有一名英语专业女老师,但已52岁了。音乐、美术、科学、心理健康教育等学科几乎都是由语数教师兼任,所以急需这方面的教师。

3、学校地处偏远,人才流失严重。

我校坐落在石鼓区同兴路46号衡化家属区内,位于城乡结合部,交通不够便利。住在城里的老师

每天上班要转两趟车,中午不能回去,只有带饭在学校吃,条件艰苦。学校规模较小,只有321人。教师的福利待遇较低,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近三年来,我校先后有10名独挡一面、年富力强、担任语、数教学任务的中青年教师调往条件优越的城区学校,这对我校建设高素质的教育人才队伍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4、领军人才数量不足。

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数量缺乏。教科研水平较低,没有形成浓厚的教研气氛,很多教研活动流于形式。

三、近年来在教师队伍建设及管理方面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坚持正面教育,营造人才队伍成长环境,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及管理工作

1、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

每学期我校都举办为期一周的教师培训班,集中开展政治学习,提高师德水平。经常利用教工例会、教研活动等机会,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学校还成立了师德师风教育领导小组,经常开会研究布署有关工作。凡是有违反师德的表现,评先评优,评聘职称,予以一票否决。例如在20xx年度优秀教师、年终评先的评选中,凡是有家教家养现象的教师,一律不予参评。幷将此形成制度,落实执行。

2、加强教师队伍岗位管理。

近年来,学校抓紧抓实教职工考勤、岗位责任制、按学期考核及教学质量考核工作,依规兑现奖惩,不断

增强教师的职业意识和责任意识,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搭建平台,正确引领,促进骨干教师队伍的成长。

学校每学期都开展一次教学观摩活动,组织老教师上观摩示范课,青年教师上汇报课,开展教学评议活动,通过同行互动合作,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开展教学骨干和新教师的结对子活动,将新教师的培养在教导处的领导下责任到人,开展一帮一活动,极大地促进了新教师的快速成长。

(三)完善制度,落实措施

扎实抓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近几年来,我们按照有关规定,积极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历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新课程培训。成立了领导组,制订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计划,认真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1、抓教师学历层次的提高工作。学校大力鼓励青年教师及时进修,提高学历,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学校在课程安排上予以时间保障。近年来,有3名教师取得了本科学历。学校在经济上给予奖励。

2、加强教学研讨活动。认真开展上公开课、同行听课等业务学习活动,着力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学校将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情况纳入教师必须完成的教学工作内容,期末开展检查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与教师绩效考核挂钩。

3、认真开展校本培训。一是学校坚持校长和班子成员听、评课制度。通过主要领导听、评课,真实地了解教师的实际情况,促使教师上好每一节课,使课例校本研究发挥实效。二是在抓好课堂教学常规工作的同时,学校经常组织各类教学展示课、公开课等教学专题研究。每学期都组织全校范围的课堂教学的展示观摩活动。学校还组织课堂教学比武大赛。通过这些活动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三是学校充分利用集中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学习,提高教师素质。学校每周都组织政治学习或业务学习。采用专题讲座,放录象,集中组织研讨等形式进行校本培训。

4、积极落实各级各类培训任务。凡是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的教师,学校按规定报销有关费用。

5、大力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工作。为了使广大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学校网络的作用,学校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区交互式电子白板培训以及学校自行组织计算机技术培训。目前,教师都能够应用信息技术与本学科课程整合进行授课。

四、今后教师队伍建设及管理方面的建议

根据衡阳市《合江套片区总体规划》,20xx年,合江套片区最终形成以来雁塔为核心,石鼓书院广场、衡阳大剧院、大唐工业博物馆、江郡会展中心、蒸水文化墙为核点的来雁中心文化广场,塑造衡阳市“来雁滨江新城”。根据这一规划,目前,衡化棚户区改造400套安居房已经动工。我校在未来3至7年内,根据这一发展的总体趋势,结合我校实际,着力建立一支与我校办学规模(20xx年同兴路小学改扩建工程是根据12个教学班,600名学生的办学规模设计的)、

人才培养和未来发展相适应、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

建议

1、补充年轻教师,尽快配齐学科紧缺教师,解决教师短缺问题,更好的落实课程计划的实施,推进素质教育的开展。

2、抓好继续教育工作,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业务素质。教师继续教育第二轮培训工作已经开始,由于培训名额有限,一些教师修不满学分,建议全体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3、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与教育均衡发展之间的矛盾突出。希望加大城区学校和偏远学校教师交流的力度。让优质教育资源向师资力量薄弱学校渗透,实现优质教师资源共享,促进薄弱学校教师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现有的“支教”政策,原本是要帮助偏远学校,渐渐演变成年轻教师职称评聘的必要条件。由于支教时间短(一至两年),支教教师无论表现怎样,到期都能回到原来的学校,顺利地评上职称,所以敷衍了事混日子,达不到帮助支教学校的目的。同时由于流动频率快,不利于学生知识的连贯和一致,招致学生家长的不满。建议以校际教师交流制度代替支教,实现人才的合理有序流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4、职称评聘应优先考虑偏远学校。职称并不代表教学水平,这是大多数人所持的一个观点,因为一直以来,许多学校是把评职称看作是对教师的一种福利,每个学校都会尽力的去“帮助”教师评上更高一级的职称,不会对他们作出严格要求,所以只要符合年限条件,学校一般都会帮助教师。所以职称很大程度上是教龄的代表。在评聘职称项目中,教龄和任上一级职务年限权重较大,有较明显的向老教师倾斜的意向。这一政策得到绝大多数教职工的认同和好评。值得关注的是不同职称的教职工,在教师素养和业务能力等方面,并没有明显的区别。鉴此,当务之急是提高教师职称的责任意识,切实履行不同职称教师的任职责任,使教师职称与教师素养、业务能力等名符其实。

根据一所小学中级职称的教师不能超过教师总数的60%这一政策,我校的年轻教师必须等到20xx年才能有机会评小高,这势必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建议在同等条件下,职称评聘政策向偏远学校倾斜,以稳定教师队伍,并借此政策鼓励青年教师主动扎根偏远地区。

队伍建设调研报告篇2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今年年初出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专门针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为贯彻落实好中央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我省教师队伍建设,结合省委“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的有关部署,前段时间,调研组先后赴温岭市、淳安县开展蹲点调研,深入剖析两地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温岭、淳安两地教育工作在全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温岭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20xx年地区生产总值990.4亿元,居全省第9位,但教育事业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淳安是省重点扶持的加快发展县,是我省地域面积最大的县(市、区),但经济总量和教育资源总量都不大。选择这两个市、县作为调研对象,可以以点带面进行分析研究,有利于更好地推动解决我省教师队伍建设的共性问题。

一、现状和问题

(一)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近年来,温岭市、淳安县都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

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坚持党管教育、党管人才,以党建促师德,积极开展学校党建工作,有效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教师师德师风考核,将考核结果与业绩考核、职称评审、评优评先等挂钩,严格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强化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开展学习优秀教师、师德群体创优、争做教育铁军等专题实践活动,组织评选表彰先进教育工作者、师德楷模、师德标兵、十大“感动教育”人物(群体)等。

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把好教师进口关,严格执行教师准入制度,实行逢进必考、好中选优。重视教师的专业研训,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研训制度,强化新招录教师的职前培训,选送骨干教师赴海外研修。温岭市规定新招录教师统一参加“4+1”模式培训,培训不合格不予转正。淳安县规定教师出国培训不受“三公”经费指标限制。统筹推进名师名校长等骨干人才梯度培养,引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淳安县每年投入1300万元专项经费,开展名师名校长培养。

教师收入逐年增长。两地在加大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同时,持续提高教师收入待遇。温岭市从20xx年开始设立48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一线教师的绩效考核奖励;20xx年提高到9600万元,20xx—20xx年全市在编教师年人均收入(含五险一金)分别为11.49万元、12.62万元、14.15万元。淳安县20xx—20xx年在编教师年人均收入(含五险一金)分别为9.85万元、11.97万元、13.52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调研中发现,两地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总体表现在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数量不足。数量不足既有绝对数量的不足,也有结构性的短缺。

首先是绝对数量不足。我省教师配备在数量上基本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近年来,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各地小班化教学成为常态,即使在学生总数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班级增多,配备的教师势必要增加。同时,生育政策的调整和城市化的推进,学龄儿童也在逐年增加,而且不断往城市集聚。为此,各地都新建、扩建了一批幼儿园、中小学校,教师数量不足问题随之凸显。如淳安县近2年计划新建、扩建5所学校,但是没有足够的教师可供调配,教师缺口达100多人。温岭市也面临新建公办学校没有足够的教师可供调配的问题。另外,由于我省山区、海岛较多,再加上农村人口大量流出,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小规模中小学校。这些学校由于学生数量少,不能按一般的师生比来配备教师,往往出现既缺教师又“超编”的情况,从而进一步加剧教师数量不足问题。

其次是结构性短缺。结构性短缺主要表现为性别结构的矛盾。目前全省中小学教师中女教师占72.84%,其中34周岁以下育龄女教师占女教师总数的55.63%。学段越低,女教师比例越高。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女教师生育请假导致的教师临时性短缺问题更加突出。此外,我省实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后,不同学科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也不同程度存在,物理教师普遍富余,地理、技术等科目教师则出现不足。

另一方面,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高。首先是工作积极性问题。受社会价值多元、职业荣誉感下降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教师把教书仅仅看作一份谋生的职业,教育理想缺失,责任意识淡薄,缺少长远的目标,从教热情有所下降。其次是专业素养问题。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一所学校甚至一个地区的教学质量。从调研了解的情况看,目前教师在教学研究方面的能力水平普遍不高。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力度不断加大,但有些教师还是老观念、老办法,满足于原有的知识储备,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教学创新能力不足、专业知识“老化”的现象,影响了改革的成效。从区域差异来看,农村教师整体素质明显低于城市教师,水平不高问题更加突出。农村骨干教师不断流失,让农村教师队伍陷入低质徘徊的“怪圈”。20xx年至20xx年,全省从农村学校调到城区学校的教师占调离人数的34.5%。

二、原因分析

当前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高,既有教师队伍建设内部的原因,又有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

从内部原因分析,在招生环节,优秀学生报考师范院校的主观意愿不强。当然,这也与师范类高校的办学层次和水平有关。在培养环节,主要存在重知识轻素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职业道德教育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一些师范生对教育事业缺少责任感、使命感。教学实习只有短短8周时间,真正能够站上讲台给学生上课的实践机会很少,教学实践经验明显不足。在准入环节,教师行业的准入门槛不高,教师招聘普遍允许非师范生报考,非师范生通过考试获取教师资格证并不难,师范生培养与教师招录脱节、错位的现象比较严重。淳安县最近一批招录的160名教师,师范生只有60人,而非师范生为100人。大量师范生最终没有成为教师,造成了师范教育资源的浪费。在使用环节,普遍反映教师的职业并不轻松,除正常教育教学任务之外,额外的工作名目繁多,占用时间和精力很大。据温岭市一所小学的校长反映,20xx年3月至20xx年3月间,上级组织学校开展的示范创建等各类各级达标、评比、检查达20余项,老师们要花很多时间精力去应付。在培训环节,教师在职培训形式单一、工学矛盾导致学时不足、远程学习监管不严、培训机构敷衍塞责等问题也比较突出,不能很好满足教师职业发展的需要。

从外部环境分析,首先是教师地位待遇偏低导致职业吸引力下降。法律法规和中央有关文件明文规定“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近年来,各地教师收入逐年有所提高,但由于公务员与教师的绩效考核情况不同,最终的收入差距仍然在扩大,这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职业吸引力和工作积极性。其次是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在弱化。教师的社会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教师的职业荣誉感、自豪感下降。再次是新时代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教育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从而也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老师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难度越来越高。四是城乡差距加剧了农村学校的进人难、留人难。城乡二元结构带来城乡不均衡发展,城市生活便利性、人文环境、职业发展机会、子女教育资源明显优于农村,这些因素都在促使农村教师流向城区学校。定向生从教、农村特岗教师等成为大多数人的“临时安顿”,而非真正的“职业终点”。农村师资队伍不稳定又造成农村地区适龄学童流失,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恶性循环。

三、对策和建议

这次调研发现的问题,有些由来已久,有些则是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要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深化改革,着力解决难点问题,加快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整合教育资源,做好“增量”文章。进一步优化各地学校布局,确保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分布状况、生育水平和城镇化进程等相适应,改变校点分散、办学规模小、办学效益低的局面。对偏远农村的极小规模教学班、教学点,也要审慎布局,科学安排教与学,力求在质量和覆盖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结合新时期新特征,综合考虑城市化进程、教育现代化的要求,统筹区域内现有编制存量,适当向教育系统倾斜。同时,要严肃清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直属事业单位挤占的教师编制,加强公办学校在编教师到民办中小学校任职任教管理,清理被非教学岗位挤占的教师编制,为教学岗位腾出更多编制。推动教育系统“员额制”管理改革。鼓励公办学校向民办学校、社会力量购买教学资源或管理服务等,缓解编制压力。

优化管理机制,激发“存量”活力。全面推进“县管校聘”改革试点,盘活现有教师编制存量,突破试点中出现的瓶颈,抓住“管”“聘”关键环节,引导各地公开公平公正地配置每所学校的教师编制和岗位结构比例,解决结构性短缺和区域性矛盾,有序推进教师合理流动。逐步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推进校长任期制、校长任期目标考核制、校长年薪制,加强校长专业化队伍建设。扩大学校在教师职称评审方面的自主权,将中级及以下职称评审权下放给有条件的学校,在高级职称评审中进一步提高学校对教师评价的话语权,实现使用人与评价人相统一,让一线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得到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

做强师范教育,把好师资“源头”水准。大幅度增加现有师范院校的经费投入,支持师范院校办好师范类专业,提高教师培养水平。适度加大农村学校教师定向培养力度,引导立志扎根教师行业、服务乡村教育的优秀青年进入教师队伍。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精神,鼓励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开设师范专业。选择部分师范学校开展“一专多能”(复合型)教师的培养试点,适应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学需求和高考改革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要求。

提升培训质量,拓宽职业发展“空间”。以师德师风建设、知识技能强化和专业素质提升为重点,继续深入开展青年教师入职常规培训、中年教师价值认同、骨干教师转型升级等常规培训,优化线上线下多元化教师培训模式,提供开放共享的菜单式培训,不断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提升基层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水平,打造一支敬业又专业的教师队伍。推动省、市、县优质培训资源重心下移,建立送培训下乡入校制度,对基层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教学实践进行经常性定期指导,达到科学引领、雪中送炭的效果。完善中职教师培训制度,加强学校与企业实质性的产学互动,提高中职教师培训的适用性和先进性。鼓励高校、教育研究机构和培训机构针对一线教师教学需求,研发针对性强、特色鲜明的专题培训项目与课程。

落实教师待遇,增强教师职业的“吸引力”。按照《教师法》和中央文件有关规定,督促各地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统筹考虑当地公务员实际收入水平,明确“不低于”的标准和统计口径,切实保障中小学教师待遇。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统筹整合现有的农村教师任教津贴、农村教师特岗津贴、乡镇工作人员补贴等政策,按照越是边远艰苦待遇越高的思路,优化农村教师待遇保障。研究改进绩效工资分配办法,指导学校合理运用考核评价结果,在绩效工资分配上突出教育教学实绩,适当拉开收入差距,体现“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干与不干不一样”,真正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导向作用。

加强人文关怀,创造教师乐教“环境”。当前,社会对学校教育期望值越来越高,教师群体承受着来自社会、学校、家长、学生诸多方面的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要切实为教师“减负”,从物质上、情感上、心理上予以关心、理解和支持,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典型事迹,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健全教师考核评价制度,避免简单地把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尽量减少教师从事与教学无关的超负荷工作量,精简优化各类检查评比达标活动,让教师潜心教书育人,为教师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要切实关心农村教师的工作和生活,鼓励农村学校利用自有土地或校网布局调整后的闲置校舍,建设集体宿舍,解决广大农村教师的住房问题,为他们长期扎根农村教育提供坚实的保障。

队伍建设调研报告篇3

一、基本情况

建筑工程系有教师91人,其中正高职称2人(占2.2%),副高职称15人(占16.5%),中级职称人38(占41.8%),研究生学历人37(占40.7%),硕士学位人39(占42.9%),双师型教师人25(占27.5%)。

二、存在问题

经实地调研,建筑工程系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数量不足。随着学院的不断扩招,在校生人数激增,教师出现数量上的缺口,教学工作量偏大,导致生师比偏高,部分课程如《建筑制图》等严重依赖外聘教师,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教师队伍结构不平衡。从学历、职称、年龄结构上看,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偏低,中级及以下职称教师偏多,高级职称教师偏少,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年青教师比例偏大,教师队伍中能担任教学和科研重任的、具有突出业绩的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较少,没有形成一个合理的梯队结构。

(三)教师来源渠道单一,具有丰富职场实践经验的教师较少。大部分青年教师是从高等学府毕业后直接来到学院工作,没有生产实践经验,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也缺乏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又对学生的学情分析不足,教学上存在照本宣科,脱离生产实践等问题。

(四)教师的科研能力不足,承担科研课题的层次、数量、成果等都有待提高,发表的科研论文、专利等偏少,社会服务能力不足,师德师风的教育以及教师“三全育人”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五)教师的培训缺乏整体规划,教师专业能力提升途径有待扩宽。赴企业挂职锻炼是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受制于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教师的企业实践锻炼往往流于形式,难以融于企业工作环境,专业能力提升受到限制。有的教师培训往往是走过场或效果不明显,培训方式还有待改进。

(六)教师职业生涯定位模糊,激励机制不够完善,缺乏全面综合的评价手段和激励机制,现有的评价体系和职称评聘制度苛求教师全面发展,忽视了教师个性和特色,使教师难以充分发挥自身特长。

三、原因分析

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既有教师主观的原因,也有体制、政策导向的原因。首先,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到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等方面都对教师的个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教师观念跟不上形势的发展,视野不够广阔,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一些教师长期专注于教学,缺乏与行业企业接触,对于引领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装备了解不够,安于现状,制约了个人业务能力的提高。

其次,教师的工作任务繁重,既面临职称晋升的压力,又承担着繁重的备课上课、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任务,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导致真正用于个人专业技能发展、科研能力提升的时间和精力缺乏,制约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三,没有建立起系统化的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教师培训经费投入还不足,规范化的继续教育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普遍存在“重引进、轻培养”的状况。另外,对新进教师学历、学位过高的要求,也是导致“双师型”教师短缺的一个原因。

四、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的问题和困难,拟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工作。

(一)改革教师准入制度,拓展专业教师来源渠道,放宽学历要求,为吸纳企业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进入教师队伍制订具体的制度和措施。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机制,科学合理地制定师资补充规划,重点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学科急需的短缺人才,进一步完善学科布局。

(二)改革教师激励机制,建立良好的专业教师发展外部环境,完善以实际贡献为导向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对现有薪酬分配、绩效考核制度进行优化完善,薪酬分配向教学一线、“双师型”教师、业绩突出的教师倾斜。

修订完善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保障高层次人才的教学、科研、项目经费,解决好住房、配偶就业等问题,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在职博士、晋升高一级职称。

(三)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教师实践锻炼制度,与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开展对外技术服务,并以此丰富教学素材,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技能比赛,考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提升实践技能。

(四)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考核评聘、岗位聘任、评优评先的重要指标,把师德建设与工匠精神结合起来,通过开展最美教师和师德标兵宣传工作,培养教师的职业责任感、职业荣誉感和职业成就感,形成敬业爱生、严谨治学、为人师表、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五)坚持引进和培养并重的原则,采取引进、培养和锻炼等多种途径,优化教师队伍,努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加强青年教师的继续教育,有计划地选派业务水平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到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做访问学者或攻读博士学位。

继续开展导师与青年教师“一对一”结对子工程,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提升专业能力。在青年教师中继续开展备课、“说课”、教案编写、ppt制作等教学基本功培训,组织开展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不断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

(六)加强兼职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相对固定的、具有较高素质的兼职教师队伍,加强兼职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与教学方法培训,支持校内教师与兼职教师合作开展科研项目的研究。

队伍建设调研报告篇4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研究谋划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思路举措,根据部领导批示同意的方案,我们组成4个调研组,分赴有关单位开展了专题调研,召开各类座谈会16个,个别访谈设区市委组织部部长、县委书记8人。通过调研,我们对近年来我省基层党建工作的总体状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对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现将有关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近年来我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要脉络和基本特点

进入新世纪以来,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这一主线,党中央就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省委始终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牢牢抓在手中,将中央要求和江苏实际紧密结合,以管党治党固本强基的高度政治自觉,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谋划、高质量推进,持续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2003—2010年,规范建设、打牢基础阶段。这一时期,省委以强基工程为总抓手,先后制定并实施两轮基层组织建设规划,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基础性、规范化建设:大规模推进村级综合服务中心、社区办公用房达标建设,完善村级组织运转规程,大力推动党组织向新兴领域覆盖,扎实开展以乡村学华西、农村干部学吴仁宝为内容的双学活动,规范发展党员工作流程,初步形成要素齐备、内容全面、制度健全、运转规范、职责明确的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

(二)2011—2015年,巩固提高、创新突破阶段。2011年开始,省委以党建工作创新工程为总抓手,部署实施党建八项行动,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创新基层组织建设行动。2014年,为适应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需要,省委对党建工作创新工程主要内容进行完善,推动党建工作创新工程深入实施。这一时期,一方面抓巩固提升,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大规模培训基层党务干部,落实基层党务工作者基本待遇。另一方面突出创新要求,推进方法创新、载体创新,采取项目化、指标化的方式推进党建工作创新工程实施,每年进行动态监测,总结提炼了常德盛乡情工作法等九大工作法,形成了以红豆集团党建工作标准、大学生党员素质工程、党员出口机制试点等为代表的一批创新成果。

(三)2016年以来,全面从严、整体提升阶段。省委进一步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上下集中用力,强化责任落实。省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听取基层党建工作情况汇报,审议基层党建工作重要文件。省委常委建立联系点,先后就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带头人队伍建设、强化基层基础保障等重大问题,深入基层开展专题调研,研究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路、举措和对策,有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这一时期,党建责任进一步夯实,全面推行基层党建书记项目,全省90%的市县乡制定出台党建责任清单;基层干部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大规模选派机关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选树培育一批吴仁宝式优秀村书记;创新成果大量涌现,南京仙林街道的网格化管理、宿迁的支部+电商、盐城的党员统一活动日、高校的徐川思政工作法等做法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

回顾近年来全省基层党建的创新实践,省委始终紧跟时代发展的新变化,不断研究党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用鲜活的载体、科学的方法破解难题推进工作,使基层党的建设始终与时俱进、充满活力,呈现出鲜明的特点:

一是始终坚持系统谋划、整体设计。着眼全省大局谋划、部署、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与实施两聚一高、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等中心任务紧密结合起来,从省级层面设计总的抓手和载体,队伍、阵地、制度、活动、保障等基本要素一起抓,从全省范围内统筹解决体制机制、基础保障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真金白银投入、真抓实干落实,使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持续提升。

二是始终坚持活动牵引、解决问题。抓住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党内集中教育活动重要契机,利用活动期间上下联动、氛围浓厚的有利条件,整合政策、整合资源、整合力量,集中解决一批单靠基层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期间集中疏浚整治村庄河塘,创先争优活动期间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期间集中整治四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期间集中解决不严不实问题,切实做到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党建有加强。

三是始终坚持分类指导、全面提升。坚持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在分类指导中增强针对性有效性。根据不同领域党组织承担的职责任务,作出不同的工作部署。在农村,深入实施六强六过硬,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在街道社区,大力推广零距离服务、网格化党建等工作方法,开展机关党员进社区活动;在机关,深入开展三走进三服务、大走访大落实等活动;在非公企业,积极推行党建标准化管理;在社会组织,组织实施公信力工程,为基层党组织提升功能、发挥作用创设务实管用的手段和平台。四是始终坚持主动作为、创新实践。江苏作为东部沿海发达省份,改革发展所处阶段相对领先,经济社会转型相对较快,基层党建遇到的新情况更早一些,需要探索和破解的新问题更多一些。适应改革发展新情况,既念好比如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务实管用的老三篇,又探索九大基层党建工作法等新办法,还创新书记项目党员出口等新机制,使基层党建工作在不断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中积小胜为大胜,一步一步朝前走。五是始终坚持从严从实、落地见效。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以上率下、层层示范;较早开展并长期坚持市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用好考核指挥棒,形成重视基层关爱基层强化基层的鲜明导向和浓厚氛围。这些做法和特点,为我们贯彻十九大精神、在新起点上谋划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重要经验。

二、立足新时代准确把握基层党建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

党的十九大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也意味着党的建设进入新时代。基层党建是党的建设最生动、最活跃、发展变化最快的领域。准确把握新时代的历史特点和深刻内涵,认清基层党建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是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的必要前提。调研中,大家普遍认为,要把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大格局中来审视,放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来谋划,科学研判、准确把握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世情党情国情深刻变化,党在一些领域的核心作用削弱,党的政治功能需进一步加强。主要存在三化的问题:一是领导核心功能退化。在新形势新任务面前,一些基层党组织思想跟不上,缺少话语权,不能发挥应有作用,说话没人听、做事没人跟。一些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不懂不会的问题比较突出,进入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当不了带领群众致富的排头兵。二是政治引领意识弱化。有的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执行不严,党员长期听不到党的声音、得不到组织的温暖,党员不党员,就差两角钱。部分党组织组织生活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教育方式一刀切,活动内容一锅煮。三是凝聚群众能力虚化。一些基层党组织不愿做、不会做群众工作,与群众共讲一口方言,却没有共同语言。部分基层党组织经费保障不足,服务平台不全,服务设施不够,服务功能没有充分发挥。

2、社会职业分工日益细化,党在新兴领域的有效覆盖相对薄弱,党的工作领域需进一步延展。主要存在三难的问题:一是覆盖难有效。个别地方片面追求组建率,一个联合党组织覆盖几十个非公企业,工作难协调、活动难开展,实际上联而不合。少数新建党组织内生动力不足,成为流沙型党组织,建了散、散了建。有的村、社区经过区划调整后,党员数量成倍增加,但党支部没有及时升格,一个支部管理200至300人,管理起来往往力不从心。二是管理难跟进。有的地方虽然在务工党员较集中地建立了流动党组织,但人员配备不到位、党员活动难组织,党组织成了空壳支部。一些分公司、子企业的党组织,上级管理鞭长莫及,地方指导力度偏弱,存在能管着的看不见、能看见的管不着问题。三是关系难理顺。一些社会组织一个机构、多块牌子,业务主管和挂靠单位多,党组织管理责任不明确,出现挂空挡。有的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党员超千人的大型企业,党组织关系隶属乡镇、街道,有的还归村、社区党组织管理,导致小马拉大车。

3、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基层任务越来越多,党务工作岗位缺乏吸引力,党的工作力量需要进一步优化。主要存在三个不足的问题:一是源头不足。农村空心化、党员老龄化趋势明显,2016年底全省农村60岁以上党员占46.1%,初中以下文化党员占72.6%。随着党员发展指标的大幅缩减,有的村、社区党组织发展党员三年轮一个,致使村、社区党员干部队伍后继乏人,党组织书记选举陷入能干的不想干不愿干、不能干的想干又干不好、选上的想干不会干的怪圈。二是能力不足。一些企事业单位把机关党务工作岗位作为照顾性、安置性岗位,党务干部知识陈旧、专业偏窄、年龄老化问题比较突出。部分事业单位、两新组织、学校无专职党务干部,抓党建研究不深入、精力无保障,党建活动一般化、格式化、娱乐化比较严重,一位两新工委书记说抓党建体制内的配不齐,体制外的没人干。三是动力不足。社区工作事务繁杂、矛盾多、难度大,但待遇低、发展机会少,收入不如打工仔,南京某城区一年流失了50名社区基层干部。一名县委书记说,村干部要是一个月拿千把块的工资,我批评他们都没有底气。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普遍存在天花板问题,近年来考录为公务员、选拔进入乡科级及以上领导岗位、选拔进入事业编制的不到1%。

4、社会治理体制深刻调整,基层党组织权责不对称,工作手段和任务要求不匹配,党的工作体制需进一步理顺。主要存在三个不到位的问题:一是党建责任不到位。虽然各级党组织制定了党建责任清单,但不少人习惯认为抓党建是一把手书记的事,行政领导抓党建主动性不够,专职党委副书记抓党建的责任没有很好落实。个别地方党建述职评议走形式,述得轰轰烈烈,评得头头是道,会后却一述了之、一评完事,问题涛声依旧。二是减负政策不到位。虽然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开展了专项整治,但农村、社区挂牌多、台账多、检查评比多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基层反映比较强烈。社区承担大量公共管理服务工作,官小事多权小责大,一名社区书记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个蛋,谁拽得紧就跟谁转,只能疲于应付。三是管理手段不适应。很多同志反映,基层党建工作没有搭上互联网+快车,信息化管理手段比较滞后。一名机关党委书记说,现在几个亿的合同都能网上签,为什么一个简单的组织关系还要层层跑,有的让党员跑个7、8趟?在职党员进社区缺乏相应考核手段,进与不进、进多进少一个样,没有刚性约束,久而久之沦为一个摆设。

三、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初步考虑和建议

调研中,大家提到,党的十九大报告虽然对基层党建工作的部署只有短短400多个字,但蕴含了许多新思想新判断,站位高、落点实、措施硬,思路清晰、目标具体、要求明确,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又迎来一个大发展、大加强的宝贵历史机遇。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的精神和要求,结合基层党组织建设实际,我们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牢把握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紧紧抓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一契机,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为目标,以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为重点,以抓实基层支部为着力点,大力实施组织力提升工程,着力完善政策机制,努力破解党建难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上的重要作用,为实现两聚一高目标、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具体有以下几点建议:

1、注重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在深入总结运用强基工程党建创新工程成功经验基础上,按照中组部五个基本的要求,建议在全省组织实施组织力提升工程,明确一强五好总体目标,实施基层组织建设五项行动,以此统领今后一个时期的基层党建工作。一强,即政治功能强;五好,即基本组织覆盖好、基本职责履行好、基本队伍建设好、基本制度执行好、基本保障落实好。实施五项行动,即实施党建责任强化行动、先锋堡垒巩固行动、队伍素质提升行动、制度规范落实行动、基础保障夯实行动。建议研究制定《关于实施组织力提升工程的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适时在省级层面召开会议进行部署。

2、完善基层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和机制。加强基层党建制度机制建设,形成一个完善的闭合系统,保证有序组织、有力推动、有效落实。一是完善领导体制。选优配强基层党建办公室力量,明确市县乡党委专职副书记分管党建工作,配齐组织员队伍,专职抓基层党建,进一步充实基层党务工作力量。推行行政单位党委(党组)班子成员复合式分工,明确党委(党组)成员抓党建职责。二是完善管理体制。实质化运作市县两级两新工委,明确职责,配齐人员,保证有人抓、抓得好。市区两级要全面建立城市基层党建领导机构和议事协调机制,健全完善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制,形成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体制。研究制定加强人才市场流动党员、农村高领党员等有效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动态管理机制。三是完善考评机制。加大基层党建工作在经济和社会事业目标考核体系中的比重,由组织部门进行专项考核。规范和完善地方党委、部门党组(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考评制度,加强日常考核,变一天的事为一年的事。选拔任用干部时加强党建考核权重,真正体现党建导向。

3、建立重视基层关爱基层强化基层的政策导向。调研中很多同志呼吁,省级拿出更多实打实政策,上下联动,帮助基层解决一些单靠基层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们建议健全以下政策措施:一是加大从村居干部和乡街事业单位负责人中考录公务员、选拔乡街领导干部力度,选派机关年轻干部到基层挂职任职,形成优秀干部从基层来、年轻干部到基层去的导向。二是探索推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职业化培养、全职化管理模式,按照有关规定全面落实基层党组织书记、专职党务工作者报酬待遇和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完善村、社区书记报酬待遇稳定增长机制,确保这些岗位对优秀人才有足够吸引力。三是开展新一轮城乡社区减负增效行动,厘清职责任务,规范检查评比,减轻基层负担。逐步增加对农村、社区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强软硬件建设,花更大气力解决好办公用房、服务场所面积不达标的问题。四是完善机关、高校、两新组织等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激励保障政策,落实好两新组织党建指导员工作津贴问题,着力解决党务工作者队伍地位不高、待遇偏低、出路较窄等问题。五是加大向农村一线倾斜发展党员力度,建立多元化党员关爱激励机制,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归属感。

4、着力增强党内集中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党的十九大决定,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是中央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大部署,也我省加强党员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契机。我们将认真总结运用以往党内集中性教育中形成的突出领导带头、突出问题导向、突出破立并举、突出严督实导等经验做法,结合主题教育新的特点,按照中央部署要求,坚持超前谋划、及早准备,认真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初步考虑:在方案制定上,坚持中央规定的基本环节不减少、规定动作不走样,按照精简、优化、便于操作的原则设计我省方案,具体做到三不:不提过多的口号,不搞注重声势的活动排场,不设定形式大于内容的量化考核指标。在具体任务上,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在学懂上下功夫、在弄通上下功夫、在做实上下功夫,筑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实根基。在时间安排上,拟采取统一部署、依次推进、压茬进行的办法,上级领导机关先行一步,坚持时间服从质量,允许各地各单位结合实际,统筹协调,灵活安排时间进度。在方式方法上,鼓励各地各单位在严格落实规定动作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紧贴实际、富有成效的形式和载体加以推进,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

队伍建设调研报告篇5

一、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

我州现有各类中小学x所,其中普通高中x所,初中x所,小学x所。在岗教职工x人,其中小学教职工x人,初中教职工x人,高中教职工x人。

骨干教师队伍情况。全州各级别骨干教师共有x人,其中县(市)级骨干教师x人,州级骨干教师x人,省级骨干教师x人;州级学科带头人x人,省级学科带头人x人;县(市)级名师x人,州级名师x人。

年龄结构情况。30岁以下教师x人,占x%;30-39岁教师x人,占x%;40-49岁教师x人,占x%;50岁以上教师x人,占x%。

学历结构情况。研究生以上学历x人,本科学历x人,本科以下学历x人。

职称结构情况。正高级教师x人,副高级教师x人,中级教师x人,初级教师x人,未定级x人。

男女结构情况。男教师x人,其中小学x人、初中x人、高中x人;女教师x人,其中小学x人、初中x人、高中x人。男女教师比例为x。

民族结构情况。汉族教师x人,朝鲜族教师x人,其他民族教师x人,朝鲜族及其他少数民族教师占比x%。

城乡结构情况。城区教师x人,占全州教师总数x%,乡镇教师x人,占全州教师总数x%。

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州委、州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教师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把教师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统筹推动全州教师队伍建设。

(一)健全长效机制,夯实队伍师德根基

贯彻落实国家、省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工作部署,严格执行各类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州本级和各县市教育部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师德主题教育和师德研讨主题活动。通过举办师德交流会、师德师风宣讲、演讲比赛、“新时代教师风采”微故事征集等主题教育活动,发掘师德典型,传递教育正能量。

每年教师节期间选树一批“优秀教师”“教书育人楷模”“师德标兵”等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定期组织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文件规定,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师风、党纪法规教育,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二)突出专业培养,提升教师队伍能力

实施教师全员培训、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各县市相继建立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和培训经费保障机制,每年开展教师全员培训、新任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学科专题培训等培训活动。

大力推行“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名师工程”等培优项目,组织名优级骨干教师开展“送培下乡”“送教下乡”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农村中小学校级管理干部、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特岗教师赴宁波参加培训,邀请x市名优校长到延边开展义务教育学校校长、高级中学校长讲学交流活动。坚持开展校级领导干部培训,选派我州国家领航校长、x省杰出校长、专家型校长以及延边州名(骨干)校长赴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进行高端研修。通过开展一系列培训,不断提高广大教育管理者和一线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队伍建设调研报告篇6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书育人质量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保证。几年来我校本着“以改革促管理,向管理要质量,向质量要效益”的工作思路,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了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突出的优秀教师。调研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位于西丰县城南端,东临西丰高中,南依西丰火车站,北靠小南路。学校创建于1970年,占地面积16146m2,建筑面积5460m2,现共有教学班20个,其中七年八年各7个班,九年6个班;学生1270名,其中七年426名,八年414名,九年430名;教职职工112名,其中领导班子成员10人,专任教师105人,45周岁以上的专任教师有25人,30周岁以下的专任教师17人。

高级教师38人,中级教师53人,男教师42人。编制数102人,不缺编,无代课教师。学历都已到达大专以上学历,本科教师为64人。现到农村支教9人,省级骨干教师1名,市级骨干教师8名,县级骨干教师10名,校级骨干教师13名。县以上优秀教师18名,县以上优秀班主任13名。

二、主要做法

1、精心组织,加强管理,确保教师素质提高有效落实

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成立了由校长刘学仁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工作中领导班子成员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工作主动,全局观念强,经常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决策,认真解决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学校建立了标准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考核细则和评估标准,在实施上做到“三保证、三落实”,即保证人员、保证内容、保证时间;落实计划、落实考核、落实奖惩。

2、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教育教学改革奠定思想基??

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命运”,我们始终要求领导和教师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基本信念,改变教师中心观,树立师生互动、交往的平等观、学生自主发展的活动观、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全体观。学校邀请市县专家学者到校讲学,派领导到洋思、衡水、杜郎口、许衡等中学“盗取真经”,派教师到外县市学校学习,举办校本研训。领导和教师们耳濡目染,经常被教育新理念、新思想不停地冲击,切身感受到了先进教育思想的力量,很快转型,成为素质教育中的佼佼者。

3、强化学习,不断汲取,掌握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科基本知识

学校采取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和教师论坛、骨干教师及名师讲座等方法,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法律法规、各科教材教法、本学科的有关知识、基本方法和发展前沿理论知识,使广阔教师能在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从事教育实践,遵循教育规律,把握教育改革的脉搏,以新课改崭新的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并转化为自己的具体教学行为,进而形成在新的教育观念下的教学风格。

4、增强师德意识,提高师德修养,努力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质

学校经常采取会议、学习和活动等教育形式,积极开展家长评教评校,学生评教,校长热线、“做学生喜爱的教师”等活动,狠抓热点,消除疑点,解决难点,杜绝乱补课、乱发行、乱收费的现象。我们还注重加强教师间的和谐发展,每个班级教师的安排都是经验丰富的教师和经验缺乏的教师结合,知名度高的教师和知名度相对低的教师结合,精力充分的和精力不足的结合,老教师和新教师结合,对教师业绩考核中有一项是年级所有教师集体的成绩。

目前,我校教师已到达以事业心为基础,以热爱学生为核心,以虚心为动力,以为人师表为准则的良好师德,并形成一股积极、进取、创新的合力,营造出“爱岗敬业、爱生乐业、献身勤业”的良好氛围,形成了二中人精神(即不计得失的牺牲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和谐发展的协作精神)。

5、以校本培训为载体,进行岗位大练兵,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校本培训是教师主动学习和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四会三课”、“红烛工程”以及各种竞赛活动等形式,突出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校本培训特点,开展“铸师德、练师功、磨师艺”的校本培训,全面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到达具有使学生“一讲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的能力。

6、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为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搭建平台

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学校发展的长远之计。

一是实施“青蓝工程”,加强完善拜师带徒工作,充分发挥师带徒作用,跟踪听课、评课。

二是开展“青年教师教育基本功大赛”活动

内容包括:上好一堂好课、设计一份经典教案、说课、写一篇教学经验总结或论文、典型个案、主题班会、展示一次专业特长等、“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研究会”活动,尽最大可能提供展示教学水平的舞台和给予优秀的青年教师提供更多的外出学习的时机,让他们尽快脱颖而出,担当学校教育教学的重任。

三、存在问题

1、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有些教师业务能力不高,敬业心、责任感不强,工作不负责任,只教书不育人。有些教师全局观念不强,不够团结,不注意自身修养、形象。相当一部分教师教多科的能力弱,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2、师资结构不合理。中青教师缺乏,男教师严重偏少。

3、管理体制制约学校发展。校长没有用人权,教师干多干少一个样,聘用制流于形式。

4、办学经费明显不足。近几年,由于一费制的实施,教育经费没有及时到位,学校资金明显不足,教学设备的改善跟不上课程改革的需要,严重阻碍了学校的发展。

几年来,经过努力,我校逐步形成了一支有学识、有能力、合作力极强,“攻无不破,战无不胜”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学校校先后获得省课改工作先进集体、市精神文明单位和县控辍保学先进校等多项荣誉,学校教学成绩年年都排在全县第一名,在县里的各项比赛中我们均进入前三名,20xx的中考我们也取得了全县个人成绩最好、考取总人数最多、团体平均分最高、升学率第一的骄人战绩。成绩只代表过去,今后我们还将乘着素质教育的东风,在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大胆探索,勇于拼搏,锐意改革,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我校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使我校逐步向校风优良、教风严谨、学风端正、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享有较高社会声誉的育人摇篮迈进!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建设施工合同2023模板6篇

建设工作计划6篇

建设演讲稿通用6篇

班级文化建设方案模板6篇

建设演讲稿优秀6篇

建设工程设计合同模板6篇

镇文明建设工作总结6篇

文化建设演讲稿6篇

建设工程勘察合同精选6篇

建设工程勘察合同参考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58835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